你多久大便一次? 告诉你正常的排便频率,当心异常变成大肠癌

Heho健康 | 2025-04-27 08:00

人吃五谷杂粮、肉类海鲜、蔬菜水果来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作,而各种食物在经过消化吸收之后,多余的废物就会堆积在大肠,最后排出肛门。 因为每个人的饮食习惯不同,肠胃功能也各自有异,导致每个人排便的频率都有所不同。

粪便是如何形成的?

要谈排便频率,先来了解粪便究竟是怎么形成的。 人在吃进食物后,食物经过胃、小肠等消化器官的消化、吸收后,剩下的残渣就会继续向前推进至大肠,待水分被吸收后,便形成粪便。 靠着大肠的蠕动,会将粪便一段一段地推进,一路推至直肠储存,直到粪便逐渐充满直肠后,感觉神经便会通知大脑,产生便意,并打开肛门括约肌,排出粪便。

从食物变成粪便需要多长的时间?

接着再来看看,从食物入口到粪便排出体外需要多少时间? 我们以肉蛋菜混合类的食物为例来说,从口腔咀嚼吞咽后经由食道进入胃部,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大约 4 到 6 小时。 然后在小肠停留 3 到 7 小时,在大肠的停留时间长短则需要看个人的排便习惯。 所以概略推算的结果,一个人吃完一餐、经过消化吸收后,最快约 10 小时左右才能将剩余无法利用的废物排出体外,如果你习惯是在早晨排便的话,可能排出的粪便就是昨天中午前所进食的。 当然,因为食量大小各有不同,所以每个人粪便在大肠中停留的时间也不一样,这就会产生排便频率的不同。

排便频率改变是正常的吗?

谈到排便频率,相信很多人都很疑惑,甚至很困扰自己的「便便」到底出来的是不是时候。 有些人一天会排便 1 到 4 次,而有些人却是 2、3 天才排便一次。 这些状况到底是不是正常呢? 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每天会排便 1 到 2 次,颜色为棕色,便量约在 100~200 克。 但有一部分人,因为体质的因素,每天会固定排 3 到 4 次,这也是正常的。 因此,并不一定是排便次数多就不正常,只要规律就 OK 了。 至于有人是每 2 到 3 天才会排便一次,会不会是便秘引起的问题呢? 其实也未必如此,只要是排便时间规律,也是可以接受的范围。 换句话说,「1 天 3 次到 3 天 1 次,只要排便规律,都是正常的」。

粪便的形状和颜色也需特別注意吗?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一个人长期以来排便时间都很规律正常,但突然间莫名的增多排便次数或是大量减少排便次数,这个时候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肠道出了状况,而如果每次大便时,下腹部都会有疼痛感,也有可能是肠道出现问题,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 排便频率只是观察肠道健康的指标之一,粪便的颜色与形状也同样是观察的重点,可以知道自己的便便形状与颜色是否正常,像是排出青绿色的便便,事后证明是因为当天蔬菜吃多了。

粪便会过稀或过硬代表什么呢?

人类粪便的主要架构是食物残渣中最无法被肠道消化吸收的纤维素,而肠道中无法消化或来不及消化的脂质、人体代谢后产生的废物都会吸附在上面,形成「有形」的粪便。 此外,纤维还会吸收水分,使大便保持不干燥也不太软的状態,否则当粪便太软时就便成腹泻拉肚子,而粪便太硬太干时就造成便秘。 最后,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自己的排便频率,如果排便习惯突然改变,例如本来都 3 天 1 次,突然变成 1 天多次; 或是原本 1 天 3 次,突然变 3 天才 1 次,且持续一段时间都如此,就是有意义的排便习惯改变,建议就医检查。 平日必须养成好的排便习惯,提防高居十大癌症发生率第一名的大肠癌,可透过粪便潜血检查及大肠镜检查来筛检和预防。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