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主要是指多种原因造成患者每天排便次数超过3次,排便量超过200克,而且粪便的质地稀薄,含水量超过85%的一种病理表现。
腹泻好发于肠道感染者、肠道病变者等人群。腹泻可能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异常、乳糜泻、急性食物中毒、直肠癌、结肠癌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发生腹泻的情况时,可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腹痛等。若不及时控制腹泻,则会造成患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腹泻主要是指多种原因造成患者每天排便次数超过3次,排便量超过200克,而且粪便的质地稀薄,含水量超过85%的一种病理表现。
腹泻好发于肠道感染者、肠道病变者等人群。腹泻可能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免疫功能异常、乳糜泻、急性食物中毒、直肠癌、结肠癌等原因引起的。患者发生腹泻的情况时,可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腹痛等。若不及时控制腹泻,则会造成患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过多,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症状
腹泻的症状有腹部疼痛、排便次数增加、大便性状改变等。
1.腹部疼痛
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患者的肠道黏膜出现病变时,炎症因子可不断刺激肠黏膜,造成肠蠕动异常,引发腹部疼痛症状。
2.排便次数增加
患者肠黏膜出现病变,导致肠道的蠕动功能出现异常时,可能会引起排便次数增加的症状,同时伴有排便量增加。
3.大便性状改变
患者的肠道功能异常,无法吸收肠道内的水分时,可能会造成食物残渣中的含水量增加,导致大便性状发生改变。
病因
腹泻可能是肠道感染、免疫功能异常、食物中毒、结肠癌等原因引起的。
1.肠道感染
患者的肠道黏膜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后,可能会引起肠道感染,导致肠道功能异常,引发腹泻症状。
2.免疫功能异常
患者的免疫功能异常时,在肠道菌群的作用下,可形成肠道异常的免疫应答,引起肠道慢性炎症反应,导致腹泻发生。
3.食物中毒
患者食用大量发芽的土豆、毒蕈、鱼胆等食物时,可引起食物中毒,造成胃肠功能紊乱,此时也会出现腹泻的表现。
4.结肠癌
患者患有结肠癌时,癌细胞可持续在结肠内浸润性生长,导致结肠出现病变,造成结肠功能障碍,引起腹泻。
就医
腹泻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突然出现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的症状时,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治疗措施。
2.病情加重
患者出现高热、少尿、神志不清等异常表现时,需要立刻到正规的医院治疗腹泻,减少腹泻的次数。
3.引起并发症
腹泻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时,应当立即到医院补充液体,纠正水电解质不平衡的情况。
治疗
腹泻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对因治疗、对症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该少量多次饮用家庭自制补液盐,逆时针按摩腹部,减慢肠道蠕动的速度,减少排便次数,缓解腹痛症状。
2.对因治疗
细菌感染时,患者需要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氨苄西林胶囊等药物,控制肠道感染,减轻病情。寄生虫感染时,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要求使用乙酰螺旋霉素片、奥硝唑片等药物,有助于控制寄生虫繁殖,缓解肠道病变。肠易激综合征引起腹泻时,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等药物,调节肠道微生态,改善肠道功能。
3.对症治疗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指示服用蒙脱石散、药用炭片等药物,吸附肠道中的水分和毒素,缓解排便次数过多的情况。
日常
腹泻日常应注意保证饮食卫生、保证充分的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1.保证饮食卫生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保证饮食卫生,将食材充分洗净后烹饪食用,切忌食用已经变质的食物,避免腹泻加重。
2.保证充分的休息
患者平时需要保证充分的休息,患病期间尽量卧床,不要进行跑步、跳绳等运动,以免消耗体力,影响腹泻康复。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患者平常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原微生物经口进入,导致腹泻病程延长。
预防
预防腹泻的方法有加强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科学搭配饮食等。
1.加强个人卫生
人体平时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饭前、上厕所后,使用肥皂水或流动的清水洗手,切忌吸吮手指,防止腹泻发生。
2.加强体育锻炼
人体日常生活中可以进行骑自行车、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运动,能够增强体质,改善胃肠功能,预防腹泻。
3.科学搭配饮食
人体平常应该注意饮食营养丰富,保证食材新鲜,切忌食用发芽的土豆、未煮熟的白果等食物,避免出现腹泻的情况。
诊断
腹泻的诊断方法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等。
一、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能够明确有无腹部压痛、甲状腺肿大、双下肢水肿等表现,有助于明确引起腹泻的原因。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根据患者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沉的水平,能够了解其有无器质性疾病。通过血清铁、叶酸、维生素D、凝血酶原的时间,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
2、粪便检查
患者进行粪便检查时,能够根据便常规、粪便培养的结果,确定腹泻的原因,明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
三、影像学检查
1、腹部X线检查
患者进行腹部X线检查时,若发现胰腺钙化灶,则提示可能存在吸收不良性腹泻的情况。
2、腹部CT检查
患者通过腹部CT检查能够清楚地观察胃肠道结构的变化情况,从而辅助诊断腹泻的病因。
四、特殊检查
患者进行内镜和病理活检,可以观察结肠和小肠的病变情况,有助于诊断肠道肿瘤引起的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