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包穴:通经活络,改善类风湿疼痛

金羊网-羊城晚报

 大包穴:通经活络,改善类风湿疼痛

类风湿关节炎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20岁-45岁的女性较为多见,起病时首见早晨起床后关节活动不灵,起床活动后有所改善,并伴有多个关节呈 对称性的关节炎,以手、足、腕、踝及颞颌关节等为主,严重者可致残障。此外,可伴有消瘦,贫血等全身慢性消耗性症状,抽血检查可见类风湿因子呈阳性结果, 再配合X线检查可见病变关节不同程度的骨质损害。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副主任林国华教授说,从中医角度来看,类风湿性 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中的“尪痹”,多以正气不足为本,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其邪阻碍经脉,导致气滞血淤、经络不通,不通则痛。而且久病必虚,气血不足 以养经络筋骨,不荣则痛。同时,邪与淤血、痰湿互结,难解难去,病程必定长而缠绵。中医有“初病在经,久痛入络”之说。类风湿患者可经常按揉大包穴,有助 缓解疼痛。

大包穴属足太阴脾经,为“脾之大络”。中医认为,此大络穴有“总统阴阳诸络、灌溉五脏六腑、无所不包”之意。刺激大包穴能 起健脾养血、通经活络、除湿化痰、袪淤止痛之效,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质退行性变等引起的关节疼痛、疲软、乏力等病症。临床上运用 大包、大杼、肾俞等穴位结合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能有效缓解其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并防治其关节畸形。

另外,临床上大包穴亦可治胸胁痛、气喘、急性扭伤等。

取穴方法

乳头下循为第4肋间隙,向下循摸2个间隙,该肋间隙与腋中线交侧处为大包穴(见上图)。

操作方法

按揉法:患者正坐侧身,平静呼吸,右手食指及中指指腹点按左侧大包穴,按而揉之,使大包穴处产生明显的酸、麻、重、胀感,最后用掌心轻揉、轻轻拍打腋下侧放松。左右两侧交替进行,按揉10-15分钟,每天1-2次。

注意事项

1、类风湿患者注意关节保暖,避免感受风寒湿之邪及久居潮湿之地。

2、患者需配合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身体正气,预防关节变形。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