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症状,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
痛经属于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月经来潮前或来潮期间下腹疼痛、坠胀、腰酸或其他不适等,疼痛性质一般常呈痉挛性,多位于下腹部耻骨上,也可放射到腰骶部或大腿内侧。部分患者因剧烈疼痛可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以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根据病因不同,可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通常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而继发性痛经主要与盆腔器质性疾病有关。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症状,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
痛经属于最常见的妇科症状之一,通常表现为月经来潮前或来潮期间下腹疼痛、坠胀、腰酸或其他不适等,疼痛性质一般常呈痉挛性,多位于下腹部耻骨上,也可放射到腰骶部或大腿内侧。部分患者因剧烈疼痛可出现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以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根据病因不同,可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通常与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而继发性痛经主要与盆腔器质性疾病有关。
症状
痛经一般可以引起下腹疼痛、坠胀、腰酸、月经增多、全身不适等症状。
根据病因不同,可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的女性,表现为月经来潮后下腹部痉挛性疼痛,有时可蔓延到腰部和大腿内侧,一般在经期第一天疼痛较为剧烈,2-3日后可逐渐缓解,部分患者因剧烈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面色发白、出冷汗等全身症状。继发性痛经多见于育龄期的女性,一般在月经初潮数年后出现,疼痛可在月经来潮前出现,经期前几天相对严重,此后逐渐减轻,部分患者可伴有下腹坠胀、月经增多、白带增多或便秘等症状。
病因
痛经主要与前列腺素含量增高、盆腔器质性病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1、前列腺素含量增高
女性月经来潮时,子宫内膜会产生前列腺素,这种激素含量升高时可引起子宫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从而出现痛经症状。
2、盆腔器质性病变
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感染等盆腔器质性疾病可导致异位的病灶和盆腔组织发生增生、充血,从而引发痛经。
3、不良生活习惯
在月经期间进食寒凉、生冷的食物,或心理压力较大、精神过于紧张、剧烈运动以及长时间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中,均可诱发痛经的发作。
就医
当痛经症状比较严重、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月经增多、白带异常、发烧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
痛经属于比较常见的妇科症状,多数女性在月经期间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有些患者疼痛比较剧烈,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乏力、面色发白、出冷汗等情况,以至于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这种情况下应及时前往医院妇科就诊。一些在痛经时伴随有月经增多、白带增多、低烧等症状的患者,可能与盆腔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盆腔疾病有关,这种情况下也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通过B超或分泌物检查来明确有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进行早期治疗。
治疗
痛经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出现痛经症状时,女性应注意适当休息,多加保暖,并多饮用一些温热水,同时可在腹部使用热水袋或热敷贴来缓解疼痛症状。
2、药物治疗
疼痛比较明显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布洛芬、萘普生钠或双氯芬酸钠等药物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也可使用黄体酮、雌二醇或甲羟孕酮等激素类药物抑制子宫收缩,从而缓解不适症状。
3、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发性痛经患者来说,可通过骶前神经切断术或子宫神经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一些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患者,可通过病灶切除术进行症状缓解。
日常
痛经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需要注意休息、改善生活方式以及调整心态等。
1、注意休息
月经期间发生痛经时,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不适症状。
2、改善生活方式
痛经发作时,可以适当多喝一些温热的汤水,同时在月经来潮之前和经期避免食用寒凉、生冷的食物,特别是冰棒、冷饮等冰镇食物,以免加重痛经的症状。另外,患者还应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戒烟戒酒,以保证身体健康。
3、调整心态
经期过于紧张或压力过大可导致痛经的症状加重,所以患者应及时调整心态,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预防
一般可以通过保持个人卫生习惯、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定期体检等方式来预防痛经的发生。
1、保持个人卫生习惯
平时应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在经期进行盆浴、游泳或性生活等,以免引起盆腔感染,诱发和加重痛经发作。
2、改善生活方式
在月经来潮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避免食用冰棒、冷饮等寒凉的食物,以免诱发痛经发作。另外,平时还应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3、定期体检
平时应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妇科检查,以及时发现子宫息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盆腔器质性病变,从而尽早治疗,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诊断
一般可以通过妇科检查、分泌物培养以及B超检查等方式来诊断痛经。
1、妇科检查
医生通过妇科检查,来查看子宫是否存在发育不良、过度前屈或后屈等形态异常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感染现象。
2、分泌物检查
一些宫颈炎、盆腔炎等生殖道疾病可引起痛经症状,所以通过对宫颈分泌物进行培养,有助于确诊相关感染性疾病。
3、B超检查
通过B超检查可观察到子宫、子宫颈以及卵巢的形态,有助于发现盆腔内的器质性病变。
4、腹腔镜检查
当怀疑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器质性病变时,可以通过腹腔镜检查进行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