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

疾病百科

跟腱炎是由于跟腱劳损引起的退行性病变,多见于运动员群体。

临床上根据病程长短将其分为急性跟腱炎、亚急性跟腱炎、慢性跟腱炎,根据病变部位分为附着处跟腱炎、非附着处跟腱炎。发病通常与跟腱受到反复、过度的牵拉有关,且受体重、药物、自身免疫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发病后可出现跟腱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跟腱断裂,引起运动障碍,部分患者可伴有骨质增生、滑囊炎等并发症。

名称

跟腱炎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足部

多发人群

剧烈运动或运动员多发的病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跟腱疼痛 肿胀 僵硬

相关疾病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折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B超检查 X线检查 磁共振成像

相关手术

病损跟腱清除术

医保

概述

跟腱炎是由于跟腱劳损引起的退行性病变,多见于运动员群体。

临床上根据病程长短将其分为急性跟腱炎、亚急性跟腱炎、慢性跟腱炎,根据病变部位分为附着处跟腱炎、非附着处跟腱炎。发病通常与跟腱受到反复、过度的牵拉有关,且受体重、药物、自身免疫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发病后可出现跟腱疼痛、肿胀、僵硬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跟腱断裂,引起运动障碍,部分患者可伴有骨质增生、滑囊炎等并发症。

症状

跟腱炎通常会出现跟腱疼痛、跟腱肿胀、跟腱僵硬等症状。

1、跟腱疼痛

跟腱部位出现疼痛,受压时症状明显,进行踝关节屈伸运动后疼痛加重,严重者出现活动障碍。

2、跟腱肿胀

跟腱局部血液循环减慢,血液可淤积在此处,且在炎症的刺激下,可产生炎性分泌物,引起跟腱肿胀。

3、跟腱僵硬

若损伤较重,跟腱部位可出现钙化,导致关节僵硬,无法正常进行屈伸、扭转等运动,出现活动受限。

病因

跟腱炎是由于跟腱劳损引起,通常与运动过度、肥胖、药物损伤等有关。

1、运动过度

长期进行跑步、足球等运动,跟腱受到反复的牵拉,或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导致跟腱受到大力牵拉,出现撕裂,引起跟腱炎。

2、肥胖

肥胖者运动时跟腱负担较大,易出现慢性劳损,诱发跟腱炎。

3、药物损伤

若长期使用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喹诺酮药物,药物成分可损伤跟腱细胞,增加跟腱炎出现的概率。

就医

跟腱炎的就医指征有跟腱出现疼痛、跟腱处肿胀、跟腱出现僵化等。

1、跟腱出现疼痛

跟腱部位出现疼痛症状,按压局部疼痛加急,在运动后加重,影响正常活动,需要积极就医。

2、跟腱处肿胀

跟腱出现肿胀,两侧出现增粗,且表面皮肤泛红,长时间未出现缓解,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3、跟腱出现僵化

跟腱僵硬,踝关节运动受限,无法正常屈伸、外旋,不能自主行动,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治疗

跟腱炎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改善病情。

1、一般治疗

急性发作时需卧床休息,限制患肢活动,使用胶带进行固定,通过冷敷减轻肿胀症状。

2、药物治疗

使用布洛芬、普奈生、美洛昔康等药物减轻疼痛,局部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局麻药物进行封闭治疗。

3、物理治疗

通过超声、针灸、体外冲击波等治疗改善局部代谢,促进跟腱细胞的更新。

4、手术治疗

若跟腱损伤严重,可通过病损跟腱清除术,将病损部位清除,缝合剩余跟腱,促进愈合。

日常

跟腱炎日常应注意加强休息、科学运动、监测病情发展等。

1、加强休息

病情急性发作期间需限制患处运动,尽量卧床休息,肿胀明显者可将患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

2、科学运动

在医生建议下进行跟腱拉伸运动,后期可进行游泳、太极等对跟腱负担较小的运动,运动前需进行热身准备,降低跟腱损伤的风险。

3、监测病情发展

观察跟腱部位症状有无改变,定期复诊,若跟腱疼痛加剧,且出现活动受限,需立即就医。

预防

跟腱炎可通过运动前准备充分、运动后护理、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等方式进行预防。

1、运动前准备充分

运动前进行热身准备,舒张腿部的肌肉和跟腱,并穿着合适的鞋袜,扁平足患者可选择矫正鞋。

2、运动后护理

运动结束后可按摩小腿肌肉,使用温水浸泡下肢,促进血液循环,舒张紧张的肌肉。

3、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避免长期进行跑步、跳高等运动,可交替进行高应力运动与低应力运动,并且可控制体重,减轻跟腱负担。

诊断

跟腱炎可通过体格检查、B超检查、X线检查、磁共振成像等进行综合诊断。

1、体格检查

观察患处,若跟腱出现肿胀、粗大,按压、活动时疼痛加重,患病可能较大。

2、B超检查

观察跟腱与周围软组织形态,判断跟腱是否出现断裂、增粗,了解其是否出现退变。

3、X线检查

观察局部关节、跟腱,判断跟腱是否出现钙化,并且可排除骨折、关节脱位等情况。

4、磁共振成像

清晰观察跟腱内纤维损伤情况,结合上述结果可做出诊断。

精选好物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