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

疾病百科

中风即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脑功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异常的疾病。

脑卒中好发于高龄人群、肥胖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者以及不良生活嗜好者等。发病因素复杂、多样,缺血性脑卒中多是因为颅内外动脉狭窄和闭塞、脑动脉栓塞、炎症、感染等造成的。出血性脑卒中则与动脉瘤、脑动脉畸形、外伤等因素有关。脑卒中会出现肢体无力、麻木、面舌瘫痪、构音障碍、言语障碍、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脑卒中患者日常避免过度劳累,保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名称

中风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发病部位

头部

多发人群

肥胖人群 糖尿病患者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持续性头痛 头晕 恶心 肢体协调能力下降

相关疾病

头痛 咳嗽 关节炎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肝功能检查 凝血功能检查 颅脑CT检查 颅脑MRI检查

相关手术

机械取栓术 动脉溶栓术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医保

概述

中风即脑卒中,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病变导致脑部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脑功能在短时间内出现明显异常的疾病。

脑卒中好发于高龄人群、肥胖人群、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者以及不良生活嗜好者等。发病因素复杂、多样,缺血性脑卒中多是因为颅内外动脉狭窄和闭塞、脑动脉栓塞、炎症、感染等造成的。出血性脑卒中则与动脉瘤、脑动脉畸形、外伤等因素有关。脑卒中会出现肢体无力、麻木、面舌瘫痪、构音障碍、言语障碍、视觉障碍、意识障碍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脑卒中患者日常避免过度劳累,保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症状

中风一般指脑卒中,累及的血管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如眼动脉受累、后交通动脉受累、脉络膜前动脉受累、大脑前动脉受累、大脑中动脉受累、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等。

1、眼动脉受累

眼动脉近侧受累会出现单眼或双眼视力模糊,栓子脱落导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会引起视力减退或失明。

2、后交通动脉受累

患者会有反复言语、冷漠、失去定向力、感觉运动障碍等表现。

3、脉络膜前动脉受累

表现为对侧偏瘫、偏盲、偏身麻木等。

4、大脑前动脉受累

患者会有运动性失语,即听得懂但是不会说。非优势半球深部结构受累会出现对侧忽视,患者不能注意到对侧的视觉、听觉、触觉刺激。额叶梗塞会有意志力丧失、运动不能性缄默等。

5、大脑中动脉受累

急性期会有对侧凝视麻痹、意识障碍、视野缺损等表现。

6、椎基底动脉系统受累

主要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偏瘫等。

病因

中风即脑卒中,病因主要是动脉阻塞、血管渗漏或破裂等造成的。

1、动脉阻塞

大脑的血管变窄或阻塞会导致血流量减少,从而引起脑卒中。如脑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由于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其次,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会引起心脏中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后随着血液循环流动到脑血管部位时造成梗阻,也会引起缺血性脑卒中。

2、血管渗漏或破裂

剧烈活动、情绪激动、外部创伤、动脉瘤、使用过量抗凝药物等因素会导致大脑中的血管渗漏或破裂,从而引起出血性脑卒中。

就医

中风一般指脑卒中,若患者经常有持续性头痛、头晕、恶心、肢体协调能力下降等疑似脑卒中症状时需要及时就诊神经内科。

其次,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患者突然出现一侧面部或上下肢无力、麻木、言语不清、神志模糊等症状时需要立即送医,以免耽误病情。另外,若患者突然出现鼻唇沟变浅、口角及伸舌歪斜、一侧或双侧眼睛看不见时也要立即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确诊是脑卒中患者要积极接受治疗,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

治疗

中风即脑卒中,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障碍,维持其呼吸、循环,密切监测血压、血糖,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药物治疗

发病在3-4.5小时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以使用阿普替酶、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分解引起脑卒中的凝血块进行药物溶栓治疗。同时可以配合降纤酶、巴曲酶等药物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抑制血栓形成。如果是出血性脑卒中,可以根据情况使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同时配合氨基己酸、氨甲环酸进行止血,使用依达拉奉、胞二磷胆碱钠等药物保护神经。

3、手术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失去药物溶栓时机时可通过机械取栓、动脉溶栓等方式治疗。有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患者可以通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处理。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出血性脑卒中可以通过动脉瘤夹闭或介入栓塞术治疗。

日常

中风一般指脑卒中,患者日常需要做好饮食护理、功能训练以及病情监测等。

1、饮食护理

患者的日常饮食结构需要清淡、易消化,严格控制钠盐、油脂、胆固醇等物质的摄入。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谷物等食物。

2、功能训练

病情稳定后合并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做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认知训练以及心理康复训练等。

3、病情监测

日常护理中需要观察是否存在肢体肌力变化,如果患者有肌力下降、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等大脑高级皮层功能出现障碍,要及时就医复查。

预防

中风即脑卒中,通过均衡饮食、定期锻炼、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方式可以预防脑卒中。

1、均衡饮食

日常饮食要多样化,包括全谷、薯类、水果、蔬菜、奶制品等,注意戒烟、戒酒。

2、定期锻炼

每周坚持参加慢跑、快走、跳绳、游泳等有氧运动,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有助于增强体质,还能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等疾病会引起脑卒中发病,患者要积极遵医嘱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如果有动脉瘤,也要及时处理。

诊断

中风一般指脑卒中,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诊断是否存在脑卒中。

1、体格检查

进行一系列指定动作,检查患者肌肉力量、反射、感觉、视力以及肢体协调性是否正常,配合完善血压检查,了解初步病情。

2、实验室检查

通过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可以判断是否有出血或血块的风险。

3、影像学检查

进行颅脑CT检查可以显示大脑缺血、肿瘤或其他病症情况。如果存在脑卒中,颅脑MRI检查可以判断脑组织受损程度及范围。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