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是附在子宫颈管内壁向宫腔阴道内生长的增生物,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
子宫息肉考虑是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妇科炎症刺激等因素所致。长期服用治疗乳腺癌的药物、肥胖、高血压、长期服用激素类保健品,可诱发此病。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出现接触性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
患者可以到医院妇科就诊,通过做阴道超声检查、子宫息肉活检等明确诊断。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子宫息肉是附在子宫颈管内壁向宫腔阴道内生长的增生物,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
子宫息肉考虑是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妇科炎症刺激等因素所致。长期服用治疗乳腺癌的药物、肥胖、高血压、长期服用激素类保健品,可诱发此病。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出现接触性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
患者可以到医院妇科就诊,通过做阴道超声检查、子宫息肉活检等明确诊断。
症状
单发息肉或者子宫息肉较小的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如果是多发息肉或者子宫息肉过大,则可出现月经异常、月经间期出血、接触性出血等症状,具体如下:
1、月经异常
子宫息肉可导致子宫内膜面积增加,进而引起月经异常,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行经期延长、月经量增多等。
2、月经间期出血
即两次月经之前出现不规则出血的现象,一般出血量较小,多表现为点滴出血。
3、接触性出血
子宫息肉可能是长期炎症刺激引起的,患者宫颈组织脆性增高,性接触后毛细血管破裂,进而造成出血。
病因
子宫息肉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考虑与雌激素水平过高、炎症因素等有关,具体如下:
1、雌激素水平过高
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会导致子宫内膜增厚,导致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进而形成子宫息肉。
2、炎症因素
比如长期妇科炎症刺激、宫内节育器刺激、产褥期感染、流产、子宫腔内手术操作等,均可造成子宫息肉。
另外,长期服用激素类保健品、过度肥胖、接受激素补充治疗等因素,可增加患子宫息肉的风险。
就医
当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间期出血、绝经后出血、接触性出血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妇科就诊。
医生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并进行妇科检查进行初步判断。其次患者可以做阴道超声检查,明确是否存在息肉,观察息肉的位置。如若存在可疑病变,需要做子宫息肉活检,明确是否恶变。
如果患者息肉直径在1.5厘米以上,可以做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进行治疗。如果存在癌变倾向,可以做全子宫切除术治疗。
治疗
子宫息肉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来处理,具体如下:
1、一般治疗
患者应避免擅自使用雌激素类保健品,清淡饮食,适度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使用黄体酮、屈螺酮炔雌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等药物,缩小息肉体积,改善出血症状。
3、手术治疗
如若息肉直径在1.5厘米以上或者属于多发息肉,可以做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来治疗。对于存在恶变倾向的子宫息肉,可以做全子宫切除术治疗。
日常
子宫息肉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健康饮食、保持私处清洁卫生、定期复查等事项,具体如下:
1、健康饮食
患者应清淡饮食,可以多吃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比如猪肝、红枣等,预防贫血。患者应忌烟忌酒,不宜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
2、保持私处清洁卫生
部分患者可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的症状。因此需要保持私处清洁卫生,勤换洗内裤,预防妇科炎症。
3、定期复查
子宫息肉容易复发,因此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
预防
子宫息肉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加强运动、积极治疗妇科炎症等来预防,具体如下:
1、合理饮食
研究表明,过度肥胖可诱发子宫息肉。因此,女性需要低脂、低糖饮食,不宜暴饮暴食。女性还应避免食用激素类保健品。
2、加强运动
对于肥胖的女性,应坚持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跑、骑自行车等,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脂肪消耗,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
3、积极治疗妇科炎症
长期妇科炎症刺激可引起子宫息肉。因此,对于存在妇科炎症的患者需要积极干预治疗。
诊断
子宫息肉可以通过症状对照、阴道超声检查、子宫息肉活检等来判断,具体如下:
1、症状对照
单发子宫息肉或者较小子宫息肉,可无明显症状。如果子宫息肉过大,可出现月经量增多、月经间期出血、接触性出血等症状。
2、阴道超声检查
通过将棒状装置放入阴道内,形成子宫内部图像,观察有无息肉,明确息肉的位置。
3、子宫息肉活检
如果子宫息肉存在恶变倾向,可以进一步做子宫息肉活检进行病理检查,明确息肉的性质,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