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骨骨折是前足较为常见的骨折,好发于第一和第五趾。
趾骨骨折是由于足内翻扭伤、重物打击、足趾撞击硬物、长期积累性劳损等因素导致的,多见于喜欢参加体育运动以及骨质疏松的人群。患者可出现骨折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等症状。
患者可以到医院骨科就诊,通过做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等明确诊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多吃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病情恢复。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趾骨骨折是前足较为常见的骨折,好发于第一和第五趾。
趾骨骨折是由于足内翻扭伤、重物打击、足趾撞击硬物、长期积累性劳损等因素导致的,多见于喜欢参加体育运动以及骨质疏松的人群。患者可出现骨折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等症状。
患者可以到医院骨科就诊,通过做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等明确诊断。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多吃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病情恢复。
症状
趾骨骨折患者可出现足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具体如下:
1、足部疼痛
趾骨骨折患者局部软组织损伤,骨质遭到破坏,可出现骨折处疼痛的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随甲下瘀血的症状。
2、肿胀
患者足部静脉被破坏,静脉血回流不畅,可导致局部肿胀,还可伴随皮肤青紫、瘀斑等症状。
3、活动受限
如果受累趾骨连续性被破坏,可导致足部活动受限,行走困难。重症患者还可出现关节畸形的现象。
病因
趾骨骨折考虑是外力因素、劳损因素等造成的,具体如下:
1、外力因素
患者足趾误踢硬物、足内翻扭伤、重物击打等因素,可导致趾骨发生结构性改变,进而引起趾骨骨折。
2、劳损因素
长期行走、过度运动等因素,可导致长期积累性劳损,进而引起趾骨骨折。
另外,骨质疏松、超重、肥胖等因素可增加趾骨骨折的风险。因此,建议患者适度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降低患病风险。
就医
当因外力因素,出现局限性疼痛、足部肿胀、活动受限、关节畸形等症状,需要到医院骨科或者急诊科就医。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如果骨擦音明显,纵向叩击痛阳性,考虑为趾骨骨折。此时需要进一步做X线检查、CT检查等进行确诊,并明确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类型以及移位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对于开放性骨折,需要及时清创,并手术治疗。术后需要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改善关节功能。
治疗
趾骨骨折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来处理,具体如下:
1、一般治疗
对于无移位趾骨骨折,一般无需特殊处理,患者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即可。对于单发趾骨骨折,应手法复位并进行固定处理。对于多发趾骨骨折,需要在复位后使用石膏托板固定,并进行功能训练。
2、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疼痛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塞来昔布、吲哚美辛等,缓解疼痛。对于开放性损伤,可以使用头孢拉定、头孢唑肟、青霉素等抗生素,预防感染。
3、手术治疗
对于开放性骨折,应进行清创处理,并于急诊手术治疗。
日常
趾骨骨折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加强营养、积极进行康复训练、定期复查等,具体如下:
1、加强营养
患者应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以及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玉米、芹菜、虾仁、鸡蛋、牛奶等,有利于骨折端愈合。患病期间活动量减少,因此还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预防便秘。
2、积极进行康复训练
患者在骨折的1-2周,应适量按摩训练。在骨折的4-6周,应进行负重康复训练,改善关节功能。
3、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明确骨折端愈合情况。
预防
趾骨骨折可以通过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加强个人防护等方面来预防,具体如下:
1、均衡营养
研究表明,骨质疏松会增加趾骨骨折的风险。因此平时应均衡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D以及钙质的食物,比如虾皮、酸奶、三文鱼、小黄鱼、海带、紫菜等。
2、适度运动
过度肥胖会增加脚部着重力,易诱发趾骨骨折。因此日常生活中应适度进行运动,比如慢跑、骑自行车、跳绳等,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减轻足部负担,增强体质。
3、加强个人防护
平时应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横穿马路。工作时遵守安全操作规范,不宜足趾撞击硬物。
诊断
趾骨骨折可以通过体格检查、X线检查、CT检查等来诊断,具体如下:
1、体格检查
趾骨骨折患者做体格检查可见足趾压痛、肿胀,骨擦音明显。部分患者皮肤或者趾甲出现损伤,足趾可发生畸形。
2、X线检查
此检查可以判断骨折的类型、部位,观察骨折形状,明确骨折块有无移位。
3、CT检查
如若足部发生多处骨折或者是隐匿性骨折,可以做CT检查,清晰的显示骨折线以及骨折移位等情况来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