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是原发于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属于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直肠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考虑是饮食、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便前肛门下坠感、便意频繁、里急后重、大便表面带血、大便进行性变细、体重下降等症状。
患者可以到医院结直肠外科就诊,通过做体格检查、结肠镜检查、肛门镜检查等明确诊断。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直肠癌是原发于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属于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直肠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考虑是饮食、环境、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患者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排便前肛门下坠感、便意频繁、里急后重、大便表面带血、大便进行性变细、体重下降等症状。
患者可以到医院结直肠外科就诊,通过做体格检查、结肠镜检查、肛门镜检查等明确诊断。
症状
直肠癌早期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出血症状、肠腔狭窄症状等,具体如下:
1、直肠刺激症状
肿瘤侵犯直肠,可导致直肠刺激症状,表现为排便前肛门下坠感、排便习惯改变、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
2、出血症状
肿瘤质脆,粪便经过时可引起出血,表现为大便表面带血。如若患者并发感染,可出现脓血便。
3、肠腔狭窄症状
初期患者可出现大便进行性变细的症状。当肠管发生部分梗阻时,还可出现肠鸣音亢进、腹胀、腹痛等症状。
病因
直肠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考虑是遗传、饮食、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如下:
1、遗传
临床数据表明,5%-20%的直肠癌为遗传性直肠癌。有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患病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2、饮食
比如高脂肪饮食、低纤维素饮食或者是体内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均可增加患直肠癌的风险。
3、环境
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质,比如亚硝胺及其化合物、甲基芳香胺等,可诱发直肠癌。
4、生活方式
患者存在不良生活习惯,比如肥胖、长期精神压抑、缺乏体力活动等,易引起直肠癌。
就医
当出现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大便性状改变、明显消瘦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到医院结直肠外科就诊。
患者可以接受直肠指诊,有利于发现低位直肠癌。患者还可以做肛门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等,明确诊断。当获得病理诊断后,还可以通过磁共振成像、增强CT检查等进一步评估临床分期。
对于早期直肠癌,患者可以及时行手术治疗,术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接受放化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治疗
直肠癌可以通过手术治疗、靶向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来处理,具体如下:
1、手术治疗
对于早期直肠癌以及远处转移较为局限的直肠癌患者,可以行手术治疗,比如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等,改善预后。
2、靶向治疗
对于复发或者是远处转移,无法手术的患者,可以接受靶向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
3、放射治疗
对于无法耐受手术,有强烈保肛意愿的患者,可以接受根治性放疗。对于已经复发或者转移的患者,可以进行转化性放疗,有利于缩小病灶,提供手术机会。
4、化学治疗
患者可以通过化学药物,比如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奥沙利铂等,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
日常
直肠癌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健康饮食、保持乐观心态、定期复查等,具体如下:
1、健康饮食
患者应选择吃清淡有营养的食物,适当进食高维生素以及高蛋白食物,多摄入水分,保持排便通畅。患者应忌烟忌酒,不宜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
2、保持乐观心态
患者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重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3、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若出现大便带血、大便性状改变、发热等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预防
直肠癌可以通过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定期肠癌筛查等来预防,具体如下:
1、健康饮食
建议平时均衡营养,避免暴饮暴食,增加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的摄入,保持排便通畅。患者应避免吸烟以及吸二手烟,不宜饮酒以及含酒精的饮品。
2、适度运动
平时应坚持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慢跑、骑自行车等,能够调节身心,释放压力,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3、定期肠癌筛查
45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肠癌筛查,尤其是存在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通过做粪便隐血试验、乙状结肠镜检查等,能够及时发生直肠部位的异常,并干预治疗,预防直肠癌。
诊断
直肠癌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来诊断,具体如下:
1、体格检查
医生做直肠指检,可以检查肛门以及低位直肠疾病,对于低位直肠癌的检出率较高。
2、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包括肛门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以观察肛门口到回盲部的大肠,也可以通过活检,取得病理诊断。
3、影像学检查
若直肠癌获得病理诊断,可以进一步做增强CT、磁共振成像检查,提高诊断准确率,评估临床分期,有利于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