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

疾病百科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主要是由于雌激素过度刺激子宫内膜引起。

子宫内膜癌属于一种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主要是由于雌激素过度刺激子宫内膜引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初潮早与绝经晚、不孕不育、卵巢肿瘤、外源性雌激素、不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如绝经后阴道流血、月经紊乱等,或者阴道异常排液等症状。目前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部分患者需辅以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预后总体良好。

名称

子宫内膜癌

就诊科室

妇科

发病部位

子宫

多发人群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放疗 化疗

是否遗传

有遗传倾向

相关症状

阴道出血 下腹疼痛 阴道异常排液 贫血 消瘦 发热

相关疾病

月经不调 子宫肌瘤 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 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

相关手术

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 双侧附件切除术 肿瘤细胞减灭术

医保

概述

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主要是由于雌激素过度刺激子宫内膜引起。

子宫内膜癌属于一种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主要是由于雌激素过度刺激子宫内膜引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初潮早与绝经晚、不孕不育、卵巢肿瘤、外源性雌激素、不良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等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异常阴道出血,如绝经后阴道流血、月经紊乱等,或者阴道异常排液等症状。目前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部分患者需辅以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治疗,预后总体良好。

症状

子宫内膜癌的症状包括阴道流血、阴道异常排液、下腹部疼痛、全身症状等。

1、阴道流血

一旦得了子宫内膜癌,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各种异常阴道流血的症状,比如已经绝经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可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未绝经的患者,可出现各种出血性月经紊乱、月经淋漓不尽、阴道大量出血等症状。

2、阴道异常排液

阴道异常排液主要表现为阴道排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晚期可出现局部感染、坏死,从而排出恶臭的脓血样液体。

3、下腹部疼痛

子宫内膜癌晚期可能会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可导致下腹及腰骶部位出现疼痛。

4、全身症状

子宫内膜癌晚期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贫血、消瘦、发热、恶病质等全身症状。

病因

引起子宫内膜癌的具体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初潮早与绝经晚、不孕不育、卵巢肿瘤、外源性雌激素、遗传因素等有关。

1、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肥胖、高血压以及糖尿病患者体内雌激素激素水平会增多,因此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

2、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

如无排卵性月经异常、无排卵性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容易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

3、初潮早与绝经晚

若女性初潮早、绝经晚,由于雌激素刺激时间被延长,子宫内膜在雌激素长期刺激下发生过度增生,从而可引发子宫内膜癌。

4、不孕不育

若女性存在不孕不育的情况,由于子宫内膜长期没有孕激素的拮抗,雌激素分泌增多,引起子宫内膜增生,也可诱发子宫内膜癌。

5、卵巢肿瘤

若患有卵巢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卵巢肿瘤,常产生较高的雌激素,子宫内膜长期受单一雌激素刺激,也可诱发子宫内膜癌。

6、外源性雌激素

若长期接受外源性雌激素治疗,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增加,也会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发病风险。

7、遗传因素

若家族中有子宫内膜癌病史者,家族中其他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会增加。

就医

如果出现疑似子宫内膜癌的相关症状,如异常阴道流血、阴道异常排液等,建议及时就医。

如果女性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的症状,比如绝经后阴道流血,或者未绝经者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紊乱等症状,又或者是出现阴道异常排液,比如阴道排出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等,则需要高度警惕是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患者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妇科三合诊、血清肿瘤标志物、阴道超声、腹部CT、核磁共振、病理学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影响预后。

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疗、化疗等。

1、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筋膜外全子宫切除及双侧附件切除术、肿瘤细胞减灭术等,具体手术方式需要根据子宫内膜癌的分期来决定。

2、药物治疗

对于想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以及晚期或者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孕激素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甲羟孕酮、甲地孕酮等,这类药物能够减少雌激素的产生,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3、放疗

对于有手术禁忌症或者无法手术切除的晚期患者,可以考虑单纯放疗;对于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术前可以考虑放疗,能够控制和缩小癌灶,创造手术机会和缩小手术范围;如果术后有复位高危因素,也可以考虑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改善无瘤生存率。

4、化疗

对于晚期或复发子宫内膜癌患者,或者是术后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也可联合化疗,常用化疗药物有多柔比星、顺铂、紫杉醇等,能够减少盆腔外的远处转移。

日常

子宫内膜癌日常注意事项一般包括合理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等。

1、合理饮食

子宫内膜癌患者平时要保证规律饮食,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也要避免吸烟饮酒,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增加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可能与体内高雌激素有关,日常饮食也要避免进食含有雌激素的食物,比如豆制品、亚麻籽、蜂王浆等。

2、改善生活方式

多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增强体质。

3、定期复查

治疗期间应遵医嘱定期前往医院复查,以便医生跟进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情况。

预防

子宫内膜癌预防措施一般包括合理用药、自我监测、定期检查等。

1、合理用药

如果女性需要长期服用雌激素制剂,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切忌擅自增加药量,并且不要自行滥用含有雌激素成分的药品以及保健品。

2、自我监测

加强自我检测,观察自己阴道是否有异常流血、异常排液等情况,尤其是围绝经期以及绝经后女性,应提高重视程度,一旦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3、定期检查

如果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人群,比如肥胖、不孕不育、长期应用雌激素等人群,除了需要密切自我监测,也需要定期前往医院做检查,主要筛查方式为超声检查,以了解子宫内膜厚度及异常情况。

诊断

子宫内膜癌诊断方法一般包括医生查体、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1、医生查体

如果患有子宫内膜癌,尤其是晚期子宫内膜癌,通过腹部、阴道和直肠联合检查,可以触及宫颈管质硬或增大,主韧带或骶韧带增厚和弹性下降,附件肿物及盆壁出现肿大固定的淋巴结。

2、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

若患有子宫内膜癌,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水平会显著升高。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包括阴道超声、腹部CT、核磁共振检查等,通过这类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大小、宫腔形成、宫腔内部有无多余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肌层有无浸润和浸润深度、有无子宫外转移等情况。

4、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通过分段诊断手术,即分别从宫颈管和宫腔刮取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然后明确是否为子宫内膜癌。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