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

疾病百科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异常增生所形成的肿瘤性妇科疾病。


子宫肌瘤是女性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性疾病,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异常增生所导致,好发于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妇女,20岁以下患者较为少见,大部分病例都无自觉症状,通常是在体检时无意被发现,部分子宫肌瘤可能会表现为月经异常、白带增多、腹部肿块、下腹部坠胀不适等症状。如果根据生长部位进行分型,大致可分为子宫体肌瘤和子宫颈肌瘤;若根据子宫肌瘤和子宫壁之间的关系分型,则可以分为肌壁间子宫肌瘤、浆膜下子宫肌瘤和黏膜下子宫肌瘤等。

名称

子宫肌瘤

就诊科室

妇科

发病部位

子宫

多发人群

30~50岁女性

治疗方法

随诊观察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有遗传倾向

相关症状

月经异常 阴道分泌物异常 下腹部不适 不孕

相关疾病

月经不调 子宫肌瘤 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关检查

妇科检查 超声 核磁共振成像 腹腔镜 子宫输卵管造影

相关手术

肌瘤切除手术 子宫切除手术

医保

概述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异常增生所形成的肿瘤性妇科疾病。

子宫肌瘤是女性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性疾病,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异常增生所导致,好发于年龄在30-50岁之间的妇女,20岁以下患者较为少见,大部分病例都无自觉症状,通常是在体检时无意被发现,部分子宫肌瘤可能会表现为月经异常、白带增多、腹部肿块、下腹部坠胀不适等症状。如果根据生长部位进行分型,大致可分为子宫体肌瘤和子宫颈肌瘤;若根据子宫肌瘤和子宫壁之间的关系分型,则可以分为肌壁间子宫肌瘤、浆膜下子宫肌瘤和黏膜下子宫肌瘤等。

症状

子宫肌瘤的典型症状是月经异常、阴道分泌物异常、下腹部不适、压迫症状、不孕等。

1、月经异常

包括月经量增多、行经期变长、月经间隔期变短、非经期阴道异常出血、痛经、乏力、贫血等。

2、阴道分泌物异常

表现为白带增多,继发感染时可出现脓性白带,若子宫肌瘤发生溃疡,阴道内还会流出伴有恶臭的液体。

3、下腹部不适

多以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酸背痛为主,尤其在月经来潮后更加明显。

4、压迫症状

当子宫肌瘤对输尿管、膀胱造成压迫时,可出现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等;压迫直肠时,会感到便秘、排便疼痛等。

5、不孕

由于突入子宫腔的肌瘤会对受精卵着床造成影响,所以会难以受孕。

病因

子宫肌瘤的病因一般与家族遗传、性激素水平、诱发因素等有关。

1、家族遗传

一般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其女儿发生子宫肌瘤的风险较大;同卵双胞胎女性除了在外观上相似外,在发生子宫肌瘤的概率上也远远高于异卵双胞胎;约半数子宫肌瘤患者存在染色体结构异常。

2、性激素水平

研究表明,子宫肌瘤好发于性激素分泌旺盛的育龄期女性,青春期少见;由于怀孕后,女性体内雌激素、孕激素分泌量增加,故发生子宫肌瘤的风险较大;如果近期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可增大子宫肌瘤,反之,服用抑制性激素分泌的药物,则有助于缩小子宫肌瘤。

3、诱发因素

年龄超过40岁、月经初潮年龄小、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生育晚、没有生育等,为诱发子宫肌瘤的常见因素。

就医

当出现骨盆持续疼痛、长期痛经、月经异常、非经期阴道不规则出血、排尿困难等,应高度警惕是子宫肌瘤的可能,需要尽快就医。

一般认为女性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需要及时就诊于妇科:

1、骨盆持续疼痛不适;

2、长期月经异常,比如月经量多、行经期长、反复痛经等;

3、在非经期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

4、膀胱排空困难、排尿困难;

5、阴道出血突然加重或在突然间感到骨盆疼痛剧烈。

就医后,医生通常会询问以下问题,可提前做好准备:

1、是否存在月经异常现象,如果有,已经持续了多长时间;

2、是否伴有贫血症状,如头晕、面色苍白和乏力等;

3、是否存在排尿困难、尿频、腹部疼痛不适等其他症状。

治疗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对于没有症状的子宫肌瘤通常无需给予特殊治疗,只需要遵医嘱每3-6个月来医院进行一次肌瘤检查即可。

2、药物治疗

存在月经量过多、肌瘤较大的患者,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亮丙瑞林、氨甲环酸等药物缩小肌瘤体积、改善月经过多的症状;如果因为长期月经过多造成贫血,还需要选用葡萄糖酸亚铁、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铁剂纠正贫血状态。

3、手术治疗

子宫肌瘤患者可根据自身是否需要保留生育功能来选择肌瘤切除手术或者子宫切除手术。

日常

子宫肌瘤日常需要注意做好心理护理、自我护理、生活管理、病情监测等。

1、心理护理

因为疾病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所以家属要注意做好心理安慰,帮助其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保持心态良好。

2、自我护理

应严格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擅自停药,并在用药期间监测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定期来医院复查。

3、生活管理

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要多卧床休息,加强保暖、个人卫生和膳食营养,3个月内禁止盆浴、性生活,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锻炼。

4、病情监测

出院后应密切观察症状是否得以改善,术后伤口恢复是否良好,警惕疾病复发等。

预防

子宫肌瘤的预防措施一般包括了解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避免滥用激素制剂、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定期体检等。

1、学习或了解引起子宫肌瘤的原因和危险因素,普及与生理卫生相关的知识。

2、由于子宫肌瘤发病和性激素有关,所以日常生活中要避免滥用雌激素类制剂、孕激素类制剂、保健品与药品。

3、注意月经期间卫生和性生活卫生。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抽烟、喝酒,以防造成内分泌紊乱。

5、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科学控制体重、保持健康心理状态。

6、定期体检,及时治疗子宫内其他疾病,存在月经异常症状的女性,应及时就医排查。

诊断

子宫肌瘤的诊断方法有妇科检查、超声、核磁共振成像、腹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等。

1、妇科检查

通过妇科检查医生可以大致得知子宫情况、子宫肌瘤大小、数量、质地,以及是否存在粘连现象等。

2、超声

为诊断子宫肌瘤较为常用的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高、区分其他盆腔肿块的作用。

3、核磁共振成像

可以发现直径为0.3厘米的子宫肌瘤,准确辨别肌瘤位置和大小。

4、腹腔镜

通过腹腔镜能够清晰观察子宫肌瘤位置、大小,和周围脏器间的关系、输卵管情况等。

5、子宫输卵管造影

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有着较高的价值,根据显影能够了解子宫腔形态、输卵管通畅与否等。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