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

疾病百科

子宫内膜炎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受到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的炎症。

子宫内膜炎是常见的盆腔炎性疾病之一,性活跃的生育期妇女多容易患有此病,临床上可以将子宫内膜炎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其中急性子宫内膜炎以子宫内膜纤体内出现微脓肿或者中性粒细胞为主要的特征,而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特征主要为子宫内膜间质中出现数量不等的浆细胞。


常见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病原体为衣原体、支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可以通过生殖道黏膜上行感染、血液循环传播、淋巴系统蔓延、直接蔓延等方式使子宫内膜被感染,患者典型的症状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发热以及阴道分泌物异常、月经异常等。

名称

子宫内膜炎

就诊科室

妇科

发病部位

子宫

多发人群

女性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下腹痛 发热 异常阴道分泌物或月经异常 头痛 食欲缺乏 寒战 心率加快

相关疾病

月经不调 子宫肌瘤 围绝经期综合征

相关检查

医生查体 影像学检查 病理检查

相关手术

手术方式引流脓液 手术清理宫腔

医保

概述

子宫内膜炎主要是由于子宫内膜受到病原体感染而引起的炎症。

子宫内膜炎是常见的盆腔炎性疾病之一,性活跃的生育期妇女多容易患有此病,临床上可以将子宫内膜炎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其中急性子宫内膜炎以子宫内膜纤体内出现微脓肿或者中性粒细胞为主要的特征,而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特征主要为子宫内膜间质中出现数量不等的浆细胞。

常见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病原体为衣原体、支原体、淋病奈瑟菌等,可以通过生殖道黏膜上行感染、血液循环传播、淋巴系统蔓延、直接蔓延等方式使子宫内膜被感染,患者典型的症状表现为下腹部疼痛、发热以及阴道分泌物异常、月经异常等。

症状

子宫内膜炎症状主要包括下腹部疼痛、发热、月经以及阴道分泌物异常等。

1.下腹部疼痛

大部分子宫内膜炎患者会出现下腹痛的情况,腹痛通常以持续性为主,并在活动或者同房后加重。

2.发热

若是子宫内膜炎比较严重,则可能会出现发热或者高热等现象,体温可高达39度至40度,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寒战或者头痛等症状。

3.月经以及阴道分泌物异常

子宫内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月经量增多或者经期延长的情况,同时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并伴有臭味。

病因

子宫内膜炎的病因主要为病原体感染,可通过多种感染途径而致病。

常见引起子宫内膜炎的病原体可以分为外源性病原体以及内源性病原体,其中外源性病原体主要包括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支原体等,而内源性病原体主要是寄居于阴道内的微生物,比如需氧菌、厌氧菌等。

上述病原体可以通过生殖道黏膜上行感染或者经过淋巴系统蔓延、经过血液循环传播、直接蔓延等方式感染子宫内膜从而引发炎症,而性生活频繁、下生殖道存在感染或者进行妇科手术操作、性生活前后不注意个人卫生等会增加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几率。

就医

子宫内膜炎就医方式主要包括了解相关症状、医生问诊、进行相关检查等。

1.了解相关症状

若是在分娩或者流产、进行宫腔手术操作等情况下出现发热以及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颜色异常或伴有臭味等情况,则可能患有子宫内膜炎,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医生问诊

通过医生提问,比如第一次症状出血的时间、性伴侣情况、是否患有宫颈炎等,能够帮助初步判断是否患有子宫内膜炎。

3.进行相关检查

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来帮助确诊子宫内膜炎。

治疗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需要在平时保证高维生素以及高蛋白食物,避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需要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药物治疗

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青霉素类药物或者四环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等进行治疗。

3.手术治疗

若是子宫内膜炎比较严重,出现宫腔积脓的现象,则需要采取手术的方式来将脓液引流。若是怀疑存在子宫黏膜下肌瘤或者息肉等,需要给予手术将肌瘤或者息肉摘除。

日常

子宫内膜炎日常护理方法包括监测病情、注意个人卫生、调整饮食等。

1.监测病情

在使用药物治疗的情况下,需要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不适的症状以及子宫内膜炎的病情是否发生好转,若是没有好转,则需要到医院进一步治疗。

2.注意个人卫生

患者需要在平时勤换洗内裤,保证局部的清洁干燥,在每次同房的过程中都需要使用避孕套,并且限制性伴侣的数量。

3.调整饮食

患者需要在平时保证膳食合理,避免吃油腻或者刺激性强的食物,多吃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增强体质。

预防

子宫内膜炎预防方法主要为注意性生活的卫生、保证阴道内菌群稳定、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1.注意性生活的卫生

女性需要在平时同房时采取避孕套来减少性传播疾病的发生几率,同时限制性伴侣的数量,同房前后需要注意清洁个人卫生。

2.保证阴道内菌群稳定

日常生活中避免过度冲洗阴道,以免阴道内菌群不稳定,从而增加感染的几率。

3.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

若本身存在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则需要积极治疗,以免出现病原体上行感染至子宫内膜。

诊断

子宫内膜炎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1.妇科检查

通过妇科检查若发现阴道内存在脓性臭味分泌物或者宫颈充血水肿、宫颈内存在举痛、宫颈体积比较大、活动受限等,则可怀疑存在子宫内膜炎。

2.实验室检查

患者需要通过血液检查、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以及宫颈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等检查来帮助明确是否患有子宫内膜炎。

3.影像学检查

患者可通过B超以及腹腔镜检查等来判断是否患有子宫内膜炎。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