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

疾病百科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丘疹鳞屑性浅表炎症性皮肤病。

皮损好发于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如头、面、胸背部以及会阴部等,以表面附着油腻性鳞屑、痂皮的红斑性皮疹为主要表现,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马拉色菌感染、皮脂分泌异常以及皮肤屏障功能下降有关。


通常婴儿脂溢性皮炎出生后一段时间可消失,成人脂溢性皮炎会反复发作,需要做好皮肤护理。

名称

脂溢性皮炎

就诊科室

皮肤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多发人群

成人 新生儿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口服药物 外用药物

相关症状

红斑性皮疹 油腻性鳞屑 痂皮

相关疾病

痤疮 湿疹 荨麻疹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皮肤镜检查 皮肤活组织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丘疹鳞屑性浅表炎症性皮肤病。

皮损好发于皮脂分泌旺盛的部位,如头、面、胸背部以及会阴部等,以表面附着油腻性鳞屑、痂皮的红斑性皮疹为主要表现,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马拉色菌感染、皮脂分泌异常以及皮肤屏障功能下降有关。

通常婴儿脂溢性皮炎出生后一段时间可消失,成人脂溢性皮炎会反复发作,需要做好皮肤护理。

症状

根据患者年龄,脂溢性皮炎可以分为婴儿脂溢性皮炎以及成人脂溢性皮炎,不同人群症状有所区别。

1、婴儿脂溢性皮炎

婴儿头皮、眉弓、双颊、躯干、腋窝、尿布区等部位会有细小的红色斑片,附着油腻性鳞屑,容易结成淡黄色痂。发生在头皮通常被称为“乳痂”。严重的患儿会有糜烂、渗出等现象。

2、成人脂溢性皮炎

皮损好发在头皮、胸骨前区、腋窝、乳房下、腹股沟处等部位皮肤,主要以典型的黄红色斑片附着油腻性鳞屑为主要表现,头皮部位的脂溢性皮炎还可散发皮脂分解异味,皮损会扩展至前额、耳后等皮脂溢出区域。

病因

脂溢性皮炎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微生物感染、皮脂分泌异常、皮肤屏障功能下降等因素有关。

1、遗传

若家族中父母一方或双方有脂溢性皮炎病史,后代子女患病几率会较高,存在一定遗传倾向。

2、微生物感染

常见于马拉色菌感染。马拉色菌是存在人体皮肤上的一种正常真菌菌群,在皮脂腺分泌过多时会产生大量脂肪酶及磷酸酯酶,进而刺激皮肤产生炎症反应。

3、皮脂分泌异常

母体雄激素会通过胎盘转移至胎儿,导致新生儿出生后皮脂腺活动明显发生脂溢性皮炎。成人则会因为雄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皮脂腺肥大、皮脂分泌增多引发皮肤炎症。

4、皮肤屏障功能下降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会导致皮肤更容易受到微生物、致敏原的影响,加重炎症反应。

就医

发现自己头皮屑明显增多,甚至头发、眉毛等部位有明显的红斑、脱屑伴有轻度瘙痒症状,自觉影响外观时需要及时就医。

其次,患者发现自己乳房下、腋窝、脐部、大腿内侧等皮肤褶皱处有边界清楚的红斑类似体癣表现或有渗出,怀疑是其他皮肤疾病时可以就诊皮肤科,通过医生面诊、皮肤活组织检查等方式明确病因。

另外,由于部分患者没有炎症反应,若发现自己梳发时有较多灰白色头皮屑且头皮屑体积较大,通过常规清洁方式不能及时好转时也要就医。

治疗

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等。

1、一般治疗

婴儿脂溢性皮炎可以每日用温水、婴儿沐浴露给婴儿洗头,较硬的痂皮避免用手抠除,可以用润肤油软化后清洗。成人需要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饮食上限制高脂、高糖食物摄入,避免饮酒以及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2、外用药物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制剂、抗真菌制剂、水杨酸制剂等药物治疗,比如地塞米松、他克莫司、吡美莫司、酮康唑、益康唑等,达到溶解角质、消炎止痒的目的。

3、口服药物

患者在剧烈瘙痒时可以口服抗组胺药物止痒镇静;存在真菌感染时可以口服伊曲康唑治疗;对于存在细菌感染时可以口服四环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

日常

脂溢性皮炎的日常注意事项有清淡饮食、适当参加运动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1、清淡饮食

如果是婴儿脂溢性皮炎,母乳喂养的妈妈要注意,避免吃油腻、刺激性的食物。成人脂溢性皮炎患者需要减少高脂肪、高糖、辛辣、刺激饮食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适当参加运动

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适当参加慢走、跳绳、爬山等有氧运动及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好转。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平时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可以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皮肤摩擦;减少烫发、染发的频率等。

预防

通过调整生活作息、清淡饮食、注意个人卫生以及积极治疗其他皮肤疾病等方式预防脂溢性皮炎。

1、调整生活作息

平时避免熬夜,日常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

2、清淡饮食

平时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的摄入,如鱼虾、牛肉、乳制品等,有助于增强自身抵抗力;避免吃多糖、肥厚油腻的食物,忌饮酒以及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

3、注意个人卫生

平时勤洗头、洗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漱用品。

4、积极治疗其他皮肤疾病

痤疮、酒渣鼻、银屑病等皮肤病患者要积极用药治疗,以免病情迁延诱发脂溢性皮炎。

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皮肤镜检查以及皮肤活组织检查等方式可以诊断脂溢性皮炎。

1、体格检查

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皮损大小、颜色、分布、数量等情况做初步诊断。

2、实验室检查

取部分皮肤鳞屑进行真菌镜检可以观察到马拉色菌孢子。

3、皮肤镜检查

皮肤镜是一种皮肤表面透光性显微镜,脂溢性皮炎在皮肤镜下可观察到树枝状血管和不典型的红色血管,可辅助诊断脂溢性皮炎。

4、皮肤活组织检查

医生会刮取部分皮肤组织放在显微镜下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做出鉴别诊断。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