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病是一类以椎间盘退变为主导致的一系列疾病群,其中包括腰椎管、椎间孔、椎间隙狭窄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
患者主要表现为腰痛、腰部活动受限以及下肢感觉障碍、间歇性跛行等,部分患者甚至会有下肢肌力下降及肌肉萎缩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加强腰背部肌肉肌力,稳定脊柱结构,延缓腰椎退变进程。结合药物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方式治疗。
日常应避免高强度活动,避免维持一个姿势太久,以免造成病情加重。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腰椎病是一类以椎间盘退变为主导致的一系列疾病群,其中包括腰椎管、椎间孔、椎间隙狭窄以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
患者主要表现为腰痛、腰部活动受限以及下肢感觉障碍、间歇性跛行等,部分患者甚至会有下肢肌力下降及肌肉萎缩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加强腰背部肌肉肌力,稳定脊柱结构,延缓腰椎退变进程。结合药物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方式治疗。
日常应避免高强度活动,避免维持一个姿势太久,以免造成病情加重。
症状
腰椎病的症状有腰痛、活动受限、坐骨神经痛、脊柱侧弯、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等。
1、腰痛、活动受限
腰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疼痛可反复发作,患者在咳嗽、剧烈活动后疼痛会明显加重。疼痛严重可影响活动,导致患者翻身、坐立困难。
2、坐骨神经痛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时会导致一侧臀部开始出现疼痛,逐渐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外侧,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还会出现下肢麻木、疼痛。
3、脊柱侧弯
大部分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是一种为减轻疼痛的姿势性代偿畸形。
4、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表现为患者行走一段时间后因为腰酸、下肢酸麻胀痛而出现跛行。
病因
腰椎病的病因与椎间盘退变、损伤、发育异常等有关。
1、椎间盘退变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椎间盘逐渐退化会诱发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引起脊神经压迫。
2、损伤
积累损伤是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反复弯腰、扭转或是剧烈运动前没有充分活动会导致椎间盘损伤。
3、发育异常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关节突不对称等先天性发育异常会导致下腰椎承受压力过大从而增加椎间盘的损害。
就医
患者出现腰部疼痛、酸胀感在休息后不能得到有效缓解时需要及时就医。
其次,如果下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或是出现麻木感、下肢无力感、间歇性跛行等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完善腰部CT、MRI等检查。从事重体力劳动者或是长时间保持坐位的人群发现自己有腰部酸痛、僵硬、腰部活动受限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若患者在受到外伤后有剧烈的腰部疼痛也应立即就医。
腰痛急性期时需要卧床休息,减轻神经根压迫,缓解期活动时可以佩戴腰围。
治疗
腰椎病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需要绝对卧床3-4周左右,有助于减轻疼痛。有慢性腰椎病的患者避免久坐及长时间伏案工作,可以适当参加游泳,有助于锻炼腰部核心肌群。日常还可通过佩戴腰围的方式减轻腰椎负重,维持腰椎稳定。
2、药物治疗
急性期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药、脱水药等缓解疼痛、肌肉紧张以及神经根水肿的现象。
3、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严重,保守治疗3-6个月后效果不佳的患者以及神经压迫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通过脊柱内镜、椎板开窗、椎管扩大成形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等方式治疗。
4、中医治疗
通过针灸、牵引等方式可以减少椎间盘内压,改善患者腰痛的症状。
日常
腰椎病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合理饮食、保持正确的姿势、适当运动、做好病情监测等。
1、合理饮食
保证少食多餐,可以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如豆制品、奶制品、海带、虾皮、芝麻酱等,避免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糖食物,以免诱发肥胖。
2、保持正确姿势
坐位时需要保持胸部挺起,腰部平直,避免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过久,可以通过适当的腰部活动缓解腰部肌肉疲劳。
3、适当运动
通过小燕飞、五点支撑法、游泳等运动可以锻炼腰部核心肌群,维持腰椎稳定。
4、做好病情监测
若患者发现病情出现进行性加重或是有鞍区疼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
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过度劳累、改善生活姿势以及加强运动等措施可以预防腰椎病。
1、注意腰背部保暖
日常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以免腰部受凉。
2、避免过度劳累
重体力劳动人群日常避免过度劳累,应保持足够的休息时间。
3、改善生活姿势
避免久站、久坐不动,长时间维持固定姿势后可以适当起身做腰部活动,有助于放松腰部肌肉。
4、加强运动
通过小燕飞、平板支撑、游泳等运动可以加强腰部核心肌群力量,从而延缓腰椎衰老,预防腰椎病的发生。
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等方式可以判断是否患有腰椎病。
1、体格检查
查体发现患者有腰椎侧凸、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腰部有多处明确压痛点等方式可以对疾病做初步诊断。通过直腿抬高实验、股神经牵拉试验可以进一步确诊。
2、影像学检查
通过腰椎X线可以观察椎间隙狭窄、腰椎稳定性的情况,还能判断是否存在骨质增生、腰椎结核等病变。CT检查可以显示腰椎骨组织结构及轮廓,可以判断是否存在骨性狭窄。磁共振成像对腰椎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观察椎间盘突出形态及与硬膜囊、神经根之间的关系。
3、特殊检查
腰椎病患者想要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病变时可以完善肌电图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