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障碍是一种症状,并非单一疾病,是指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和(或)客观环境,无法对周围环境做出刺激的病理过程。
意识是个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意识的维持依赖大脑皮层兴奋,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人对自身状态及周围环境识别、觉察能力障碍,患者会表现为嗜睡、昏睡、昏迷、意识模糊、谵妄等。意识障碍常见于颅脑疾病、重症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大多轻症患者经过积极治疗恢复机会较大,较严重的患者通常预后不佳。
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口腔为主,长期卧床者需要注意被动活动及抬高肢体,以免出现褥疮或下肢深静脉血栓。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意识障碍是一种症状,并非单一疾病,是指不能正确认识自身和(或)客观环境,无法对周围环境做出刺激的病理过程。
意识是个体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感知能力,意识的维持依赖大脑皮层兴奋,意识障碍主要表现为人对自身状态及周围环境识别、觉察能力障碍,患者会表现为嗜睡、昏睡、昏迷、意识模糊、谵妄等。意识障碍常见于颅脑疾病、重症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大多轻症患者经过积极治疗恢复机会较大,较严重的患者通常预后不佳。
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口腔为主,长期卧床者需要注意被动活动及抬高肢体,以免出现褥疮或下肢深静脉血栓。
症状
意识障碍的典型症状有觉醒度改变、意识内容改变、特殊类型意识障碍表现等。
1、觉醒度改变
意识障碍的早期表现为嗜睡,患者的睡眠时间过度延长,可以被叫醒,醒后意识基本正常,停止刺激后会继续入睡。昏睡则表现为较强刺激可以唤醒患者,醒后会有含糊、简单而不完全的答话,停止刺激后会很快入睡。较为严重者会出现昏迷,通常意识完全丧失,强刺激下无法觉醒。
2、意识内容改变
主要包括意识模糊、谵妄。意识模糊以注意力减退,语言缺乏连贯性,对外界刺激有反应,但是低于正常水平。谵妄表现为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及反应功能下降,注意力涣散、话语变化,但是逻辑不连贯。
3、特殊类型意识障碍表现
去皮质综合征患者意识丧失,但是睡眠和觉醒周期存在,可以无意识的睁眼、转动眼球,貌似清醒,但是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去大脑强直表现为压眶刺激时双上肢及双下肢均伸直。无动性缄默症患者能注视周围环境及人物,二便失禁,肌张力减低,存在觉醒-睡眠周期。
病因
意识障碍的病因包括颅脑疾病、重症感染性疾病、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心血管疾病以及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外源性中毒等。
1、颅脑疾病
包括颅脑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如脑炎、脑血管疾病、脑占位性病变、颅脑损伤等。
2、重症感染性疾病
如败血症、中毒性痢、恙虫病伤寒等。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低血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甲状腺危象、尿毒症、肝性脑病等。
4、心血管疾病
低血压、各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引发的重度休克等。
5、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如低钠血症、高钠血症、低渗性昏迷、高渗性昏迷等。
6、外源性中毒
如酒精中毒、有机磷杀虫药、氰化物、一氧化碳、毒蛇咬伤等。
就医
存在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的患者若是有明显的意识模糊、嗜睡、昏睡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若自觉呼吸中枢受抑制,认知能力下降等疑似意识障碍症状时也要及时就医。若患者存在重症急性感染,需要定期检测,若出现阳性体征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做进一步检查。
该症状一经确诊需要立即进行治疗,保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以及呼吸道通畅。日常饮食需要保证有足够的营养供给。
治疗
意识障碍的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其正常、平稳。有气道分泌物的患者,必要时可以通过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
2、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可以使用胆碱能激动剂、儿茶酚胺激动剂、纳洛酮等促进药物治疗。对于颅内压升高的患者还可以使用氢氯噻嗪、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突发性意识障碍、昏迷恢复量表评定中,患者视物追踪及痛觉定位评定中至少符合其中一项,且重复率>50%、没有严重并发症、手术禁忌证者可以通过神经调控手术改善患者意识及行为。
4、其他治疗
高压氧治疗可以纠正脑缺氧,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功能,促进患者意识状态的恢复。
日常
意识障碍的日常注意事项有保持皮肤干净清洁、保持呼吸道通畅、营养均衡、做好日常病情监测等。
1、保持皮肤干净清洁
卧床时间较长且伴有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容易出现皮肤受损,家属需要及时处理排泄物,用温水给患者擦拭身体,协助患者至少每两小时翻身一次,以免出现褥疮。
2、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患者口鼻处的分泌物,昏迷患者可以通过吸痰的方式保持呼吸道通畅。
3、营养均衡
膳食中添加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及时给患者补充水分,以免脱水。
4、做好日常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变化、皮肤弹性以及是否有消化道出血及脑疝早期表现等。
预防
积极防治高危因素、严密看护儿童、老人定期体检等措施有助于预防意识障碍。
1、积极防治高危因素
有脑血管、肺部、肝脏等疾病的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积极治疗,控制疾病发展,对意识障碍的预防具有一定价值。
2、严密看护儿童
家长需要注意儿童的安全问题,及时携带孩子远离危险地带。
3、老人定期体检
定期携带老人就医完善健康检查,有助于早发现疾病早治疗,降低意识障碍的出现几率。
诊断
可通过医生查体、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等方式诊断意识障碍。
1、医生查体
通过检查患者对呼唤是否有反应、反应情况,眼球位置、瞳孔对光反射、四肢自主活动、肌张力、腱反射等情况可以对其意识状态有初步了解。
2、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尿常规、肝肾功能、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有助于确定病因。必要时可以完善肾上腺、甲状腺功能等内分泌检查以及血培养检查等。
3、影像学检查
CT、磁共振成像、全脑血管造影等检查可以用于诊断脑部病变。
4、特殊检查
昏迷患者,医生会使用Glasgow昏迷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正常人得分为15分,分数越低表示意识障碍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