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增生

疾病百科

腰椎增生通常指腰椎骨质增生,是腰椎的退行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腰椎处的椎间盘、肌肉、韧带等出现退化,出现骨质增生,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周围神经受压,引起发病,慢性劳损、过度运动、外伤、缺钙等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患者通常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乏力、腰部僵硬、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障碍,部分患者合并腰椎间盘突出、脊椎僵硬等情况。

名称

腰椎增生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腰三 腰四

多发人群

中老年人群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腰部软组织酸痛 胀痛 僵硬与疲乏感

相关疾病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折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 神经传导检查

相关手术

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

医保

概述

腰椎增生通常指腰椎骨质增生,是腰椎的退行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随着年龄增长,腰椎处的椎间盘、肌肉、韧带等出现退化,出现骨质增生,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周围神经受压,引起发病,慢性劳损、过度运动、外伤、缺钙等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患者通常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乏力、腰部僵硬、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障碍,部分患者合并腰椎间盘突出、脊椎僵硬等情况。

症状

腰椎增生一般指腰椎骨质增生,会出现腰部酸痛、下肢疼痛、感觉异常、间歇性跛行等症状。

1、腰部酸痛

增生的骨质会压迫腰椎周围的肌肉、韧带,引起腰部酸痛,且自觉僵硬。

2、下肢疼痛

部分增生的骨质可进入椎管内,压迫神经,引起放射性疼痛,主要出现在下肢、臀部、足部等。

3、感觉异常

神经传递出现异常,患者下肢可出现麻木、僵硬等症状,部分出现感觉减退。

4、间歇性跛行

患者活动一段时间后下肢会出现麻木、疼痛,引起跛行,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恢复正常行走,反复出现,引起间歇性跛行。

病因

腰椎增生又叫做腰椎骨质增生,通常与年龄增长、慢性劳损、肥胖、创伤等原因有关。

1、年龄增长

由于年龄增长,腰椎出现退化,局部的韧带、肌肉出现松弛,关节稳定性下降,活动时,椎体受力异常,可诱发骨质增生。

2、慢性劳损

长期反复弯腰劳作,腰椎骨骼出现慢性损伤,修复过程中出现骨质增生。

3、肥胖

由于体重超出正常范围,在活动时,腰椎负荷增大,易出现损伤,导致发病。

4、创伤

腰椎受到暴力冲击,导致骨质损伤,后期修复过程中,新生的骨沿关节面生长,形成骨质增生。

就医

腰椎增生一般叫做腰椎骨质增生,就医指征有腰背反复疼痛、下肢感觉异常、出现间歇性跛行、大小便障碍等。

1、腰背部反复疼痛

腰背处出现酸痛症状,自行缓解后可再次出现,或持续加重。

2、下肢感觉异常

下肢出现僵硬、麻木、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且自觉肢体无力。

3、出现间歇性跛行

行走一段时间后由于下肢不适出现跛行,休息后恢复正常,反复多次出现。

4、大小便障碍

无法自主控制排泄,出现大小便失禁、尿潴留等现象。

出现上述现象,需立即前往医院进行诊治,避免病情加重。

治疗

腰椎增生又称作腰椎骨质增生,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控制病情发展。

1、一般治疗

避免久坐久站,禁止重体力劳动,使用支具限制腰部活动,维持腰椎稳定。

2、药物治疗

使用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药物缓解疼痛,疼痛明显者可口服可待因、曲马多等药物进行镇痛。

3、物理治疗

通过按摩、推拿、针灸等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紧张的肌肉,缓解不适。

4、手术治疗

通过腰椎椎板切除减压术切除增生部位,解除神经受压。

日常

腰椎增生临床上指腰椎骨质增生,日常应注意休息、科学运动、监测病情发展等。

1、休息

重症患者需卧床休息,缓解肌肉紧张,不可久坐久站,避免反复弯腰,可佩戴支具保护腰椎,减轻损伤。

2、科学运动

症状缓解后,可在医生建议下进行功能锻炼,增强腰椎周围肌肉、韧带的强度,后期可进行游泳、太极等运动,切忌进行举重、仰卧起坐等,否则会增加腰椎负荷,加重病情。

3、监测病情发展

注意观察自身变化,若出现下肢感觉异常、无力等,需积极就医。

预防

腰椎增生又称作腰椎骨质增生,可通过纠正不良坐姿、合理运动、科学饮食等方式进行预防。

1、纠正不良坐姿

日常应选择端坐位,避免跷二郎腿,不可俯趴在桌面上,避免久坐,可按时起身活动。

2、合理运动

进行瑜伽、游泳、太极拳等运动,增强腰椎周围肌肉强度,提高关节稳定性,禁止举重、蛙跳、仰卧起坐等运动。

3、科学饮食

随着年龄增长,骨质流失增多,日常饮食需增加钙、维生素D的摄入,避免出现骨质疏松,降低发病风险。

诊断

腰椎增生通常叫做腰椎骨质增生,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传导检查等帮助诊断。

1、体格检查

腰部存在压痛,且双下肢感觉异常,直腿抬高实验阳性,患病可能较大。

2、影像学检查

通过CT、X线、磁共振成像等观察腰椎,若存在脊椎生理曲线改变、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等现象,可做出诊断,并了解病变程度。

3、神经传导检查

观察神经传递有无异常,判断神经受压程度,了解病情发展情况。

相关阅读

精选好物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