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痉挛症是一组常见的由多种病因造成的婴儿期癫痫综合征。
婴儿痉挛症多数在1岁内发病,仅有少部分患儿是在1岁后发病。婴儿痉挛症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但是遗传、产前因素等导致的脑部异常可引起该病。婴儿痉挛症可导致患者出现点头样痉挛症状,发作时间短,可伴随哭叫、眼球转动等症状,通常在五岁以后婴儿痉挛症逐渐减轻。
婴儿痉挛症预后比较差,只能通过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和康复训练,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婴儿痉挛症是一组常见的由多种病因造成的婴儿期癫痫综合征。
婴儿痉挛症多数在1岁内发病,仅有少部分患儿是在1岁后发病。婴儿痉挛症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但是遗传、产前因素等导致的脑部异常可引起该病。婴儿痉挛症可导致患者出现点头样痉挛症状,发作时间短,可伴随哭叫、眼球转动等症状,通常在五岁以后婴儿痉挛症逐渐减轻。
婴儿痉挛症预后比较差,只能通过尽早诊断、及时治疗和康复训练,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预后。
症状
婴儿痉挛症的症状包括痉挛发作症状和智力发育障碍症状。
1、痉挛发作症状
患儿在睡前或者刚醒时出现突发的痉挛症状,痉挛包括三种类型,比如屈曲型,表现为点头、弯腰和两臂弯曲等;伸展型,表现为头向后仰、绷直膝盖等;混合型,表现为某些部位屈曲、某些部位伸展等。部分患儿可伴有哭闹、咳嗽等症状。
2、智力发育障碍症状
随着病情进展,痉挛症状会逐渐减轻或者消失,但大部分患儿都可出现智力发育落后的现象。
病因
婴儿痉挛症的病因有遗传因素、产前因素、产后因素等。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导致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等,可导致婴儿发育异常,出现婴儿痉挛症。
2、产前因素
脑部发育不良、宫腔内感染、小头畸形、先天代谢异常等因素,也可能会导致婴儿身体发育异常,引起婴儿痉挛症。
3、产后因素
如果婴儿出生后发生了脑部感染、脑损伤、脑积水等疾病,可导致脑部结构异常,出现婴儿痉挛症。
就医
当家长发现孩子在睡觉前或者睡觉后出现了一连串点头的现象,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儿科进行检查。
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和神经检查来初步判断病情,体格检查能够评估婴儿发育情况,而神经检查可以判断有无肌张力异常。之后会通过脑脊液检查、CT检查、脑电图检查等来明确诊断。
如果婴儿被确诊为婴儿痉挛症,应及时进行治疗,以免耽误病情,为后续治疗增加困难。
治疗
婴儿痉挛症的治疗方法有生酮饮食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生酮饮食治疗
以高比例脂肪、低比碳水化合物和适量蛋白质食物为主,能够使体内产生较多酮体,有助于降低癫痫的发作次数。
2、药物治疗
可给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维生素B6、苯二氮卓类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
3、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伴有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患儿,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比如切除性手术、姑息性手术等。
日常
婴儿痉挛症的日常注意事项有注意饮食调理、密切观察患儿状态、保证生活环境安静等。
1、注意饮食调理
饮食方面尽量避免给患儿食用刺激性食物,应以生酮饮食为主,即饮食结构为高脂、低糖和足量蛋白质,能够促进人体产生酮体,从而降低癫痫的发作几率。
2、密切观察患儿状态
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当患儿病情发作时,应保证周围安全,不要拍打患儿。若发作症状比较严重,应及时就诊。
3、保证生活环境安静
平时应保持生活环境安静,避免患儿受到惊吓,否则会加重病情。
预防
婴儿痉挛症发病机制并不明确,临床上并没有特效方法可以预防该病,只能通过一些方法规避,比如孕前做好遗传咨询工作、孕妇定期去医院产检、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等。
1、孕前做好遗传咨询工作
部分遗传性疾病可引起癫痫,所以女性在怀孕前一定要做好遗传咨询工作。
2、孕妇定期去医院产检
在怀孕期间应定期去医院做产检,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干预处理。
3、做好新生儿护理工作
在婴儿出生后,应做好护理工作,以免发生缺氧、神经系统感染等问题。
诊断
婴儿痉挛症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等。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儿头围、身长、体重等来评估发育情况。同时会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来判断有无肌张力异常。
2、实验室检查
比如脑脊液检查,如果脑脊液中白蛋白含量增加,则提示患儿容易发生惊厥。
3、影像学检查
常见的有脑部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等,可以查看脑部是否存在血管发育异常、肿瘤等病变。
4、特殊检查
比如脑电图检查,有助于诊断婴儿痉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