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炎即药物性肝损伤,是因为使用某种药物或者药物的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
如果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导致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量过多,超出肝脏的清除能力时,毒素就会在肝脏内不断积聚,从而对肝脏功能造成损害。高龄、女性、患有肝脏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加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
如果是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会出现乏力、黄疸、皮肤瘙痒、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如果是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一般会出现腹水、肝脏肿大、黄疸等肝硬化表现。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药物性肝炎即药物性肝损伤,是因为使用某种药物或者药物的代谢产物引起的肝损害。
如果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导致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量过多,超出肝脏的清除能力时,毒素就会在肝脏内不断积聚,从而对肝脏功能造成损害。高龄、女性、患有肝脏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加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伤。
如果是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会出现乏力、黄疸、皮肤瘙痒、食欲减退、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如果是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一般会出现腹水、肝脏肿大、黄疸等肝硬化表现。
症状
药物性肝炎即药物性肝损伤,分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慢性药物性肝损伤,不同类型有不同的症状。
1、急性药物性肝损伤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会导致肝功能忽然降低,患者可出现食欲不振、厌油腻、腹胀、发热、乏力、黄疸、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右上腹不适等症状。如果患者还对药物有过敏反应,还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关节痛等现象。
2、慢性药物性肝损伤
慢性药物性肝损伤是肝脏功能逐渐被破坏的过程,患者可以出现腹水、黄疸、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等肝硬化症状。
病因
药物性肝炎即药物性肝损伤,致病原因有基本病因和诱发因素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1、基本病因
药物性肝损伤的基本病因就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作用于肝脏,毒素不断积聚,导致肝功能损害,分为非免疫机制和免疫机制两种。
非免疫机制主要是药物可以直接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损伤肝细胞,另外药物还可以在肝内酶作用下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肝损伤。
免疫机制就是药物的代谢产物,会改变或者与肝细胞中的蛋白结合,形成复合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激活免疫系统不断攻击肝细胞,从而造成肝损伤。
2、诱发因素
药物性肝损伤还可能因为遗传、年龄增长、患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肝脏基础疾病、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等因素诱发。
就医
药物性肝炎即药物性肝损伤,就医流程主要包括观察自身症状、挂号、问诊、完善检查等。
1、观察自身症状
如果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厌油腻、乏力、面色发黄、大便颜色变浅、肝区不适、皮肤瘙痒等症状,需要警惕是药物性肝损伤,应该及时就医。
2、挂号
怀疑药物性肝损伤一般挂号肝病科或者消化内科,建议选择大型综合性医院就诊。
3、问诊
根据所挂科室去对应的诊室就诊,先向医生主诉自身症状,医生会询问患者有无长期服用药物史、肝炎病史、酗酒、工作环境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等,对疾病做初步判断,开具相关检查单。
4、完善检查
患者根据医生开具的检查单去检验科进行检查,一般有血常规、肝功能、肝炎病毒检测、肝脏超声、CT、肝脏组织活检等,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治疗
药物性肝炎即药物性肝损伤,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如果药物性肝损伤症状比较轻微,建议患者立即停止服用肝损伤药物,注意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坚持一段时间去复诊,观察肝功能是否有所恢复。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复方甘草酸片、乙酰半胱氨酸片等保肝药物修复受损的肝细胞,从而改善肝功能受损现象,缓解病情。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已经出现难以挽回的肝衰竭现象,可以考虑肝脏移植手术治疗。
日常
药物性肝炎即药物性肝损伤,日常护理方法主要有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等。
1、合理饮食
建议患者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注意各类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适当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补充维生素和蛋白质,有助于修复受损的肝细胞。
2、适当运动
建议适当进行运动,比如慢跑、游泳、登山、瑜伽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肝脏自我修复能力。
3、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作息规律,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尽量保持愉悦的心情,避免焦虑、抑郁。
预防
药物性肝炎即药物性肝损伤,可以从谨慎用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定期体检等方面进行预防。
1、谨慎用药
如果需要使用药物治疗疾病,需要注意先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相关毒副作用,得到许可后再遵医嘱用药。如果是有明显肝损伤性的药物,应该谨慎服用。
2、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保持愉悦的心情,有助于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护肝脏功能,预防药物性肝损伤。
3、定期体检
建议定期去医院进行肝脏功能检查,了解肝脏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存在家族遗传、工作中需要长期接触有毒物质、酗酒的人群更应该定期体检,能够预防出现药物性肝损伤。
诊断
药物性肝炎即药物性肝损伤,可以从症状、病史、检查等方面进行诊断。
1、症状
如发现自身出现黄疸、大便颜色变浅、乏力、恶心、腹胀、食欲不振、厌油腻、肝区不适等症状,需要考虑是药物性肝损伤。
2、病史
如果自身存在长期服用药物史、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家族遗传肝病史、工作环境接触有毒物质等情况,可以为发生药物性肝损提供有利依据。
3、检查
如果患者的检查结果显示肝功能明显异常、存在病毒性肝炎、肝脏超声和CT发现肝脏存在局灶性改变、脂肪肝和肝血管病变等,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能够明确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