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绞痛

疾病百科

婴儿肠绞痛一般是指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所造成的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

肠痉挛是小儿腹痛较为常见的原因,尤其是5-14岁的孩子较为多见。在疾病发作的时候,患儿除了会有腹痛症状,还可能会伴随出冷汗、面色苍白、呕吐、手脚发凉、食欲减退等现象。


此外,多数患儿只是偶尔发生肠痉挛的情况,一般可以自愈。只有少部分患儿病情会反复发作,持续数年。

名称

婴儿肠绞痛

就诊科室

新生儿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多发人群

5-14岁儿童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阵发性腹痛 呕吐 腹胀 四肢发冷

相关疾病

发烧 新生儿黄疸 小儿感冒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 粪便检查 肝功能检查 腹部平片检查 消化道造影检查

相关手术

外科手术

医保

概述

婴儿肠绞痛一般是指肠痉挛,是由于肠壁平滑肌强烈收缩所造成的以急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

肠痉挛是小儿腹痛较为常见的原因,尤其是5-14岁的孩子较为多见。在疾病发作的时候,患儿除了会有腹痛症状,还可能会伴随出冷汗、面色苍白、呕吐、手脚发凉、食欲减退等现象。

此外,多数患儿只是偶尔发生肠痉挛的情况,一般可以自愈。只有少部分患儿病情会反复发作,持续数年。

症状

婴儿肠绞痛即肠痉挛,典型临床症状是腹痛,且肠痉挛发生的部位不同,腹痛的位置也存在差异,如肠痉挛发生于小肠时,腹痛多见于脐周;肠痉挛发生在远端结肠时,腹痛通常位于左下腹。

其次,如果腹痛症状比较严重,患儿还会伴随出冷汗、面色苍白、呕吐等现象。但是一般症状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即可缓解,极少数患儿可反复发作数日。

此外,本病预后通常较好,绝大部分患儿可以自愈。

病因

婴儿肠绞痛一般是指肠痉挛,可分为原发性肠痉挛和继发性肠痉挛,不同类型的肠痉挛的病因也存在差别。

1、原发性肠痉挛

原发性肠痉挛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和过敏体质有关,如过敏体质者在进食牛奶、海鲜等食物引发过敏后,可造成胃肠道蠕动节律紊乱,进而可能会引起原发性肠痉挛。

2、继发性肠痉挛

如患有肠套叠、肠回转不良、回肠远端憩室等疾病时,可使肠道反复受到刺激,所以容易造成继发性肠痉挛。

就医

婴儿肠绞痛即肠痉挛。如果患儿突然出现阵发性腹痛的症状,且通过按揉、热敷等方法不能缓解,甚至伴有呕吐、腹胀、四肢发冷等症状,则提示可能存在肠痉挛的情况。家长应该尽快带其去儿科就诊,通过医生查体、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一般能够得到明确诊断。

在患儿被确诊为肠痉挛后,家长也不用过度担心,因为绝大多数患儿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自愈,无需特殊干预。

治疗

婴儿肠绞痛一般是指肠痉挛,以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为主。

1、一般治疗

家长需要给患儿提供温暖、安静、舒适的环境,通常经过休息后肠绞痛的情况会自行缓解;也可配合进行腹部热敷或者按摩,能够加快病情恢复速度。

2、药物治疗

如果患儿腹痛症状较为剧烈,可以遵医嘱给予阿托品、山莨菪碱、颠茄片等解痉药进行治疗。对于便秘造成的肠痉挛,还可使用开塞露、乳果糖、聚乙二醇等药物进行干预。

3、手术治疗

对于肠套叠造成的肠痉挛,在发生肠坏死时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坏死的肠段。

日常

婴儿肠绞痛即肠痉挛,日常注意事项包括科学喂养孩子、及时为孩子添衣、密切监测孩子病情等。

1、科学喂养孩子

家长应该合理喂养孩子,添加辅食时需要遵循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而且尽量以少食多餐为主,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可以多给孩子吃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粥类等。

2、及时为孩子添衣

在外界气温降低时,家长需尽快给孩子增添衣物,防止孩子腹部受到寒冷刺激,以免增加肠痉挛的发作次数。

3、密切监测孩子病情

家长平时还要密切观察孩子全身情况,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哭闹不止、四肢发冷等症状,应该及时带其就医处理。

预防

婴儿肠绞痛即肠痉挛,预防措施包括远离过敏原、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心情放松、积极治疗相关原发病等。

1、远离过敏原

针对过敏体质的孩子,日常应该远离过敏原,避免食用芒果、海鲜等易过敏食物,以免引起肠痉挛。

2、注意饮食卫生

家长平时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不要让孩子摄入过期、变质的食物或者没有清洗干净的瓜果,否则会导致肠道受到病原体感染,引起肠套叠,进而会诱发肠痉挛。

3、保持心情放松

家长还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尽量让孩子保持稳定、放松的情绪,避免过度紧张或者激动,降低出现肠痉挛的几率。

4、积极治疗相关原发病

在孩子出现肠重复畸形、肠回转不良、回肠远端憩室等疾病时,需要尽快处理,将疾病控制稳定,否则会造成肠痉挛。

诊断

婴儿肠绞痛即肠痉挛,一般是通过临床症状、医生查体和其他医学检查等进行诊断。

1、临床症状

如果患儿突然出现阵发性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通过按揉、热敷等方法处理后不能及时缓解,则考虑是发生了肠痉挛。

2、医生查体

在患儿出现上述症状时,如果医生通过触诊发现患儿腹部肌肉比较紧张,触痛明显;且通过听诊发现肠鸣音亢进,则可初步诊断为肠痉挛。

3、其他医学检查

包括血常规检查、粪便检查、肝功能检查、腹部平片检查、消化道造影检查等,主要用于肠痉挛和其他疾病的鉴别,能够为肠痉挛的确诊提供支持依据。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