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位心

疾病百科

右位心指的是由于先天性心脏或是大动脉发育异常导致出生后孩子心脏位于胸腔右侧。


右位心多考虑是出生后孩子心脏位于胸腔右侧,其通常是由于先天性的心脏和大动脉发育异常导致,在临床上包括真正右位心、右旋心、右移心等。其中若是孩子不伴有其他先天性的心血管畸形,通常并不会引起生理病理变化,可能是在体检中发现,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若是孩子合并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需要引起重视。

名称

右位心

就诊科室

小儿心外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多发人群

无特殊人群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乏力 心悸 心律不齐 呼吸短促 端坐呼吸 发绀 烦躁不安 昏迷

相关疾病

心脏瓣膜性疾病 心内膜垫缺损 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

相关手术

生理矫治手术 姑息性矫治手术 肺动脉下心室扩置术

医保

概述

右位心指的是由于先天性心脏或是大动脉发育异常导致出生后孩子心脏位于胸腔右侧。

右位心多考虑是出生后孩子心脏位于胸腔右侧,其通常是由于先天性的心脏和大动脉发育异常导致,在临床上包括真正右位心、右旋心、右移心等。其中若是孩子不伴有其他先天性的心血管畸形,通常并不会引起生理病理变化,可能是在体检中发现,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若是孩子合并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需要引起重视。

症状

单纯右位心的患儿本身并不会引起症状,但若是合并房间隔缺损、肺不张等疾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具体如下:

单纯右位心一般没有出现病理性损伤,所以通常不伴有症状出现,但若是右旋心合并房间隔缺损,患儿可能会出现疲乏无力、呼吸短促、心律不齐、呼吸困难的情况。若是右位心合并肺不张的病症,会出现端坐呼吸、面色发绀、胸闷、呼吸不适、烦躁不安、昏迷等情况。此时病症属于急性发作期,需要及时到急诊科检查治疗。

病因

右位心的出现通常是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导致,也可能是受到其他因素诱发,具体如下:

1.先天性发育异常

若是处于胚胎时期发育障碍或是旋转异常,可能会导致心脏位置改变,出现右位心的情况。

2.疾病

对于本身患有肺部、胸膜、横隔异常病变的患者,可能会影响到正常的心脏组织,出现心脏移位至右胸的情况。

3.其他因素

在临床上研究发现,持重物、剧烈活动、医源性损伤等都可能会影响心脏部位,出现右位心的情况。

就医

右位心就医指征是体检发现异常、出现心律不齐、出现胸闷等情况需要到医院检查。

1.体检发现异常

若是在体检后发现心脏大部分或是全部位于心腔右侧,需要到医院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2.出现心律不齐

对于感觉到心脏区域不适,心律不齐、烦躁不安的情况,需要到医院做检查。

3.出现胸闷

若是患儿会出现呼吸不适、胸闷的情况,多是身体组织出现异常,需要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

治疗

右位心的患者可以采取急性期治疗、一般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如下:

1.急性期治疗

对于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的右位心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出现窒息的情况,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就医。

2.一般治疗

对于单纯右位心的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但注意定期到医院复查,注意休息,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若是出现心悸、胸闷的情况,需要停止活动,保持平卧位,及时到医院治疗。

3.手术治疗

右位心可以根据病情考虑生理矫治手术、姑息性矫治手术,还可以做肺动脉下心室扩置术等。

日常

右位心的患者日常应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良好情绪、做好自我监测,具体如下:

1.注意合理饮食

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减少油腻和高盐食物的摄入,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

2.保持良好情绪

对于右位心的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的情况,可以和家人朋友倾诉,也可以做冥想等运动来帮助放松。

3.做好自我监测

生活中要注意是否出现不适症状,在治疗后心血管畸形引起的症状是否消失或是复发。

预防

右位心在临床上并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只能建议在怀孕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检查,在出生后预防诱发疾病,具体如下: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怀孕期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长期熬夜等情况,降低胎儿畸形的可能性。

2.定期检查

怀孕时期需要做好定期的产检和胎心监护,其可以明确胎儿的生长变化。

3.预防诱发疾病

在临床上胸肺部疾病可能会诱发右位心,所以生活中避免胸肺部疾病的出现,对于出现的患者,也要积极治疗,降低影响心脏的可能性。

诊断

右位心的诊断方法是体格检查、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具体如下:

1.体格检查

其可以通过听诊触诊初步考虑心尖搏动区、心脏浊音区是位于右胸,肝浊音区在左侧等情况。

2.x线检查

其是通过影像学来显示出心脏的大小、位置、形态,还可以显示出和邻近器官的变化。

3.超声心动图检查

此方式也可以明确心脏的位置,还可以考虑是否有心内畸形的情况,在临床上也较为常见。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