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脑在临床上被称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一般是指乙型脑炎病毒感染造成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成人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本病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嗜睡、昏睡、全身抽搐、呼吸不规律、反应迟钝、瘫痪等不适症状,若不及时控制病毒的复制,则会出现肺炎、肺不张、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乙脑在临床上被称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一般是指乙型脑炎病毒感染造成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成人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本病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嗜睡、昏睡、全身抽搐、呼吸不规律、反应迟钝、瘫痪等不适症状,若不及时控制病毒的复制,则会出现肺炎、肺不张、尿路感染等并发症。
症状
乙脑一般是指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分为初期、进展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疾病分期不同,症状也存在区别,具体如下:
1.初期
患者起病较急,患病时,可能会出现高热的症状,同时还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颈项强直等不适症状。
2.进展期
患者体温持续增高,易出现意识障碍症状,从嗜睡、昏睡逐渐发展至昏迷。病情严重时,患者还会出现全身抽搐、强直性痉挛、呼吸节律不规则、叹息样呼吸等症状。
3.恢复期
轻症者精神可逐渐好转,体温下降。重症患者则会出现反应迟钝、失语、吞咽困难、肢体瘫痪等不适症状,积极治疗后可好转。
4.后遗症期
少数患者治疗半年后仍然会出现痴呆、癫痫等症状,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可不同程度好转。
病因
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简称,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是由于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
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是形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基本病因。患者被携带有乙型脑炎病毒的蚊虫叮咬后,若免疫力较低,乙型脑炎病毒则会在体内不断繁殖,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神经损伤,引发脑部病变,形成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型脑炎病毒的嗜神经性较强,不耐高温,可在25-30℃的环境中繁殖,容易被消毒剂杀灭。
就医
乙脑又称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被蚊虫叮咬后出现体温升高、嗜睡、颈项强直等不适症状时,应该尽快到医院明确感染的病毒,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
2.病情加重
流行性乙型脑炎引发全身抽搐、叹息样呼吸、意识障碍等表现时,需要就医,治疗本病,防止病情持续加重。
3.引起并发症
本病导致肺炎、肺不张、压疮等并发症发生时,应当立刻到医院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改善肺功能,促进皮损恢复。
治疗
乙脑即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1.一般治疗
保证呼吸道通畅,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但是需要控制摄入量,防止脑水肿的情况加重。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注射液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患者还可以根据医生的要求使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等药物,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病情进展。
3.物理治疗
患者可以进行高压氧治疗,改善脑组织和脑神经缺氧的情况,减轻损害,促进语言和肢体功能恢复。
日常
乙脑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别名,流行性乙型脑炎日常应注意病情观察、做好灭蚊工作、康复训练等。
1.病情观察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呼吸不畅、惊厥等不适症状,及时拍背、翻身,促进痰液咳出,缓解不适。
2.做好灭蚊工作
流行性乙型脑炎具有遗传性,蚊虫叮咬的主要传播途径,及时杀灭房间内的蚊虫,防止再次被叮咬,导致病情加重。
3.康复训练
治疗期间可以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加快血液循环的速度,避免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
预防
乙脑的专业名称是流行性乙型脑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方法有接种疫苗、隔离治疗、改善居住环境等。
1.接种疫苗
及时接种乙型脑炎疫苗,促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避免乙型脑炎病毒的感染,防止出现流行性乙型脑炎。
2.隔离治疗
隔离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防止蚊虫叮咬患者后叮咬健康人群,降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几率。
3.改善居住环境
尽量不要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保证室内空气清新,积极防蚊和灭蚊,有助于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
诊断
乙脑指的是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方法有血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血清学检查等。
1.血常规检查
患病时,血常规检查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的情况。
2.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可发现腰椎穿刺压力增高,细胞数在500/mm∧3以下,患病2-3天后,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轻度升高。
3.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发现特异性乙脑病毒IgM抗体时,可以辅助确诊流行性乙型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