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

疾病百科

腰肌劳损是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是指腰部肌肉以及其附着点处发生积累性损伤,好发于30-50岁的人群。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动力性腰肌劳损、静力性腰肌劳损。


若患者腰部存在急性扭伤,未及时进行合理治疗,会迁延成慢性劳损,会诱发腰肌劳损;其次若患者腰部长期过度负重,会导致局部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也易引起腰肌劳损。患者一般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腰部胀痛、酸痛等症状,在腰部受凉、劳累后,症状加重。

名称

腰肌劳损

就诊科室

骨科

发病部位

腰部

多发人群

30-50岁的人群

治疗方法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腰部疼痛 腰骶棘肌轻度压痛 腰腿活动轻微受限

相关疾病

颈椎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折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腰肌劳损是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是指腰部肌肉以及其附着点处发生积累性损伤,好发于30-50岁的人群。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动力性腰肌劳损、静力性腰肌劳损。

若患者腰部存在急性扭伤,未及时进行合理治疗,会迁延成慢性劳损,会诱发腰肌劳损;其次若患者腰部长期过度负重,会导致局部出现慢性炎症反应,也易引起腰肌劳损。患者一般会出现反复发作的腰部胀痛、酸痛等症状,在腰部受凉、劳累后,症状加重。

症状

腰肌劳损患者通常会出现腰部疼痛、腰骶棘肌轻度压痛、腰腿活动轻微受限等症状,分析如下:

腰部疼痛

腰肌劳损患者腰骶部肌肉、筋膜等组织发生慢性损伤,出现无菌性炎症,炎症对腰部组织造成刺激,会引起腰部疼痛的症状。

腰骶棘肌轻度压痛

若病情进一步加重,疼痛会向腰骶棘肌部位放射,用手按压局部会出现疼痛的情况,但疼痛程度较轻。

腰腿活动轻微受限

若腰部疼痛症状严重,可能会导致腰腿部活动轻微受限。

病因

腰肌劳损与急性损伤未愈、腰椎先天畸形、腰椎后天损伤等因素有关,分析如下:

急性损伤未愈

若患者腰部发生急性损伤,局部韧带、肌肉等组织发生损伤,未及时治愈,形成慢性损伤,易诱发腰肌劳损。

腰椎先天畸形

若患者存在腰椎骶化、椎弓根断裂等先天性畸形,也易引起腰肌劳损。

腰椎后天损伤

若患者患有腰椎压缩性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等疾病,会导致腰部韧带、肌肉平衡失调,会导致腰肌劳损。

就医

腰肌劳损就医指征包括出现相关症状、存在既往病史、存在原发疾病等,分析如下:

出现相关症状

若患者近期频繁出现腰部酸痛、胀痛的情况,且在站立或者扭转时加重,需及时到医院骨科就医。

存在既往病史

若患者既往存在腰肌劳损,近期不适症状加重,甚至出现腰腿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的情况,需积极就医。

存在原发疾病

若患者存在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压缩性骨折等疾病,也需及时到医院就医。

治疗

腰肌劳损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等方式进行治疗,分析如下:

一般治疗

患者需纠正不良姿势,保持良好的站姿、坐姿,避免久坐久站,其次要适当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药物治疗

患者可服用塞来昔布胶囊、美洛昔康片、吲哚美辛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可缓解腰部疼痛;也可在患处涂抹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吲哚美辛巴布膏等药物治疗。

中医

若是肾阴虚型,可服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药物治疗;若是湿热型,需使用薏苡仁、生地黄、黄柏等中药材进行调理。

日常

腰肌劳损日常需注意饮食、适当运动、做好病情监测等,分析如下:

注意饮食

患者需注意保证蛋白质、膳食纤维素、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摄入,避免挑食、偏食。其次要避免进食高脂肪、油腻的食物,防止体重超重。

适当运动

患者需适当做运动,如散步、打太极、瑜伽、游泳等,避免进行剧烈运动,防止加重病情。

做好病情监测

患者还需定期到医院做腰部X线、CT、核磁共振等检查,监测病情恢复情况。

预防

可通过加强腰腹部锻炼、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腰部保暖等方式预防腰肌劳损,分析如下:

加强腰腹部锻炼

健康人群应坚持做小燕飞、仰卧起坐、蹲起、俯卧撑等运动,有助于加强腰腹部肌肉群的力量。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机体在平时应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避免久坐、久站,不要长时间弯腰,在搬重物时要采取正确的姿势,避免弯腰抬起重物。

注意腰部保暖

患者应注意腰部保暖,在天气寒冷时,应及时增加衣物,防止腰部受凉。

诊断

腰肌劳损可通过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分析如下:

症状

若患者反复出现腰部酸胀、疼痛的症状,而且在运动、弯腰后,酸痛症状明显加重,考虑是腰肌劳损的可能性较大。

体格检查

患者可到医院骨科进行体格检查,通常会在腰背部出现多处压痛点,做直腿抬高试验是阴性,可初步诊断为腰肌劳损。

影像学检查

患者需进一步做X线、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