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

疾病百科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细菌侵犯牙周组织引起的慢性炎症,患者会出现牙周袋、牙槽骨吸收,进而引起牙齿松动、牙齿脱落。

牙周炎早期会有牙龈红肿的现象,患者不仅会在刷牙期间有牙龈出血的表现,还会在啃咬硬物时也会有出血现象,且偶有自发性出血。当炎症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牙龈退缩,通常患者不易察觉。


日常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口腔卫生,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助于预防牙周炎。

名称

牙周炎

就诊科室

口腔科

发病部位

口腔

多发人群

35岁以上人群

治疗方法

牙周基础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牙龈红肿 牙周袋形成 牙齿松动 牙周溢脓

相关疾病

干燥综合征 口腔溃疡 口腔颌面部肿瘤

相关检查

视诊 探诊 咬诊 X线检查

医保

概述

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细菌侵犯牙周组织引起的慢性炎症,患者会出现牙周袋、牙槽骨吸收,进而引起牙齿松动、牙齿脱落。

牙周炎早期会有牙龈红肿的现象,患者不仅会在刷牙期间有牙龈出血的表现,还会在啃咬硬物时也会有出血现象,且偶有自发性出血。当炎症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牙龈退缩,通常患者不易察觉。

日常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口腔卫生,了解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助于预防牙周炎。

症状

牙周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牙周溢脓等。

1、牙龈红肿

健康牙龈是粉红色,边缘薄且紧贴牙面,牙周炎会因为炎症刺激导致牙龈红肿,质地松软。

2、牙周袋形成

炎症扩展后龈缘位置向牙冠方向移动,牙龈与牙根分离后会导致龈沟加深,形成牙周袋。

3、牙齿松动

炎症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牙槽骨吸收,从而出现牙齿松动的现象。

4、牙周溢脓

牙周溢脓是牙周袋壁出现化脓性炎症所致,患者还可伴有口臭症状。

病因

牙周炎的病因包括牙菌斑、牙结石、食物嵌塞、创伤性咬合等局部因素以及全身因素等。

1、牙菌斑

牙菌斑是由粘附在牙齿上的细菌、细胞间物质、脱落上皮以及食物残渣等成分组成的,是口腔疾病致病的基础。

2、牙结石

牙结石是牙齿表面已经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牙结石是牙周炎发展的重要因素。

3、食物嵌塞

进食后部分食物残渣嵌入两牙牙缝内后会加重牙周组织已经发生的病理变化。

4、创伤性咬合

咬合力过大、咬合方向异常会导致牙周组织发生咬合损伤,会在破坏过程中作为协同因素加重牙周炎的进展。

5、全身因素

精神压力增大、糖尿病、白血病等因素会增加患牙周炎的风险,还会影响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就医

当患者出现刷牙出血、牙龈红肿、牙齿敏感、牙齿松动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诊。

1、刷牙出血

口腔卫生较差时牙龈上的牙石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有自发性出血,因此发现有刷牙出血现象要及时就医。

2、牙龈红肿

正常牙龈颜色是粉红色且边缘较薄,若发现牙龈颜色暗红,比较光亮,考虑伴有牙龈水肿,应及时就诊口腔科。

3、牙齿敏感

随着牙周炎发展会导致牙龈萎缩及牙槽骨吸收,患者会因为牙根暴露导致在进食冷、热、酸、甜食物时出现牙齿疼痛症状,此时应及时就医。

4、牙齿松动

牙周炎会导致牙龈退缩,没有及时治疗会引起牙槽骨大量吸收,从而导致牙缝变大、牙龈萎缩等情况,当牙槽骨吸收到根尖时会有牙齿松动的现象。

治疗

牙周炎的治疗方法包括牙周基础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牙周基础治疗

通过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等方式去除牙结石;有龋洞的患者要及时充填。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硝基咪唑类、四环素类、青霉素类以及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杀死牙周袋内的致病菌;还可以配合局部使用米诺环素凝胶、醋酸氯己定溶液等,有助于减少菌斑形成,缓解急性牙周脓肿。

3、手术治疗

比较严重的牙周炎可以通过翻瓣术尽可能的保留牙周组织或是通过再生手术增加牙周附着及骨量,促进牙周组织再生;已经发生牙体缺失的患者可以在牙周治疗后通过人工义齿修复体恢复牙齿形态及功能。

日常

牙周炎患者日常需要选择合适的牙刷、牙膏做正确口腔清洁,还要适当参加运动、改变不良个人习惯等。

1、选择合适的牙刷、牙膏做正确口腔清洁

选择刷头小、软毛的牙刷进行口腔清洁,牙膏可以选择含氟牙膏,可以减少牙面上细菌及蛋白质的附着。刷牙时候刷毛需要倾斜45°,刷毛一半放在牙龈上,一半在牙冠上,刷牙时牙齿内外面及咬合面都要刷到。

2、适当参加运动

适当参加有氧运动锻炼能提高自身抵抗力,有助于增强牙周组织抗病能力。

3、改变不良个人习惯

日常生活中避免用口呼吸,吸烟人群需要戒烟,有助于避免牙周炎症状加重。

预防

可以通过认真刷牙、饭后漱口、定期口腔检查等方式预防牙周炎。

1、认真刷牙

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刷牙,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要在三分钟左右。

2、饭后漱口

保持口腔卫生,每次吃完饭后可以含漱温水或淡盐水漱口,有助于减少口腔内食物残渣及细菌滋生。

3、定期口腔检查

每隔半年或一年就诊口腔科做一次口腔检查,通过超声洁治术清除牙齿上牙菌斑及牙结石。

诊断

医生会通过视诊、探诊、咬诊、X线检查等方式判断是否存在牙周炎。

1、视诊

医生通过观察就诊者口腔内情况,观察是否存在牙菌斑、牙结石、牙龈红肿等情况。

2、探诊

通过探诊检查是否存在牙周袋,牙周袋的深度、牙周附着水平,观察探诊后牙周袋是否有出血。

3、咬诊

叮嘱受检者咬紧上下牙或做各种咀嚼运动,观察牙龈颜色改变及牙齿动度。

4、X线检查

通过拍摄根尖片、He翼片、曲面断层等方式判断口腔内是否存在骨吸收。

精选好物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