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癌

疾病百科

阴茎癌是指起源于阴茎头部、冠状沟和包皮内板黏膜的恶性肿瘤。

阴茎癌高发于40-60岁男性,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HPV感染、包皮过长或者包茎、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因素密切有关,早期的症状表现为阴茎头或者包皮上皮增厚、脱屑等。临床上根据阴茎癌的形态将该病分为原位癌、乳头状癌、浸润癌等。


阴茎癌患者如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通常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名称

阴茎癌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发病部位

阴茎头 冠状沟 包皮内板

多发人群

40~60岁男性 包皮过长或包茎者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手术治疗 放化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龟头丘疹 溃疡 疣状突起 菜花状肿块 排尿困难

相关疾病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肾癌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病理检查

相关手术

包皮环切术 肿瘤局部切除术 阴茎部分切除术 阴茎全切术

医保

概述

阴茎癌是指起源于阴茎头部、冠状沟和包皮内板黏膜的恶性肿瘤。

阴茎癌高发于40-60岁男性,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HPV感染、包皮过长或者包茎、不良的卫生习惯等因素密切有关,早期的症状表现为阴茎头或者包皮上皮增厚、脱屑等。临床上根据阴茎癌的形态将该病分为原位癌、乳头状癌、浸润癌等。

阴茎癌患者如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通常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症状

阴茎癌可以分为典型症状和伴随症状,具体如下:

1、典型症状

发病早期会出现龟头丘疹、溃疡、疣状突起、菜花状肿块等表现,局部还会逐渐发生糜烂,还会出现刺痛或者烧灼样疼痛等情况。阴茎前段还可能流出脓性或者血性分泌物。进入中晚期后肿瘤会呈现菜花状,且从包皮口和皮肤穿出,同时渐渐侵犯阴茎海绵体和尿道海绵体,使患者出现排尿困难的现象。

3、伴随症状

患者还可能存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破溃、出血等表现,肿瘤转移到骨骼、肝脏等部位时还会引起骨痛、肝功能损伤等情况。

病因

阴茎癌可能与HPV感染、包皮过长或者包茎、龟头慢性炎症等因素有关。

1、HPV感染

如果患者平时的卫生习惯较差,存在不洁的性行为,就可能导致阴茎部位受到HPV的感染,使部分细胞异常增生,最终诱发疾病。

2、包皮过长或者包茎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包皮过长或者包茎等情况,也可能刺激局部,增加阴茎癌发生的风险。

3、龟头慢性炎症

如果患者的龟头部位存在炎症反应,疾病长时间没有好转,也可能产生刺激,诱发疾病。

就医

阴茎癌的就医流程为观察体征、选择科室、相关检查等。

1、观察体征

如果患者的阴茎部位出现肿物、溃疡等表现,且存在刺痛感或者灼热痛感,则需要警惕阴茎癌。

2、选择科室

阴茎属于男性的泌尿生殖器官,患者出现症状后可以前往泌尿外科就诊,而阴茎癌属于恶性肿瘤,患者也可以前往肿瘤科进行检查。

3、相关检查

医生会先进行查体,再结合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疾病。

治疗

阴茎癌需要进行一般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如果癌肿部位发生流脓或者破溃等现象,则需要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或者大环内酯类药物等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

临床上建议阴茎癌一经确诊尽早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切除病灶,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3、其他治疗

如果病情已经进入中晚期,进行手术治疗的同时还需要联合放疗、化疗等方法干预病情。

日常

阴茎癌日常护理方法包括调整饮食、规律作息、监测病情等。

1、调整饮食

阴茎癌属于消耗性疾病,患者平时应该维持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摄入,远离辛辣刺激性食物,还需要戒烟戒酒。

2、规律作息

患者应该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宜过度劳累。病情控制稳定,精神状态良好时可以进行适当的锻炼。

3、监测病情

患者应该密切监测自身的各项指标,定期前往医院进行复查,一旦病情继续加重,需要立即告知医生。

预防

预防阴茎癌的方法有切除包皮、生活管理、定期体检等。

1、切除包皮

男性出现包茎或者包皮过长等情况时应该尽早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包皮环切术。

2、生活管理

男性平时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加强锻炼,并且注意卫生,远离不洁的性行为。

3、定期体检

男性需要定期前往医院进行体检,如果阴茎部位存在炎症,需要及时配合医生治疗疾病,防止增加阴茎癌发生的风险。

诊断

诊断阴茎癌的方法有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

1、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肿瘤标志物检查、血常规检查等,其中肿瘤标志物检查能够初步筛查癌症,而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排除炎症感染。

2、影像学检查

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检查为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等,能够清楚观察阴茎部位是否存在病变及病变的位置、范围等。

3、病理检查

如果阴茎部位出现明显的肿物,医生会切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活检,从而诊断疾病。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