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腺癌是指发生于胸腺上皮的恶性肿瘤。
胸腺癌好发于40-60岁人群,按照病理类型分类,可分为鳞癌、淋巴上皮瘤样癌、肉瘤样癌等。胸腺癌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病理因素、其他癌转移等有关,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胸部不适、咳嗽、消瘦、呼吸困难等症状。
胸腺癌恶性程度较高,临床上缺乏标准的治疗手段,预后比较差,只能通过积极的治疗来缓解不适症状、延长生存期限。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胸腺癌是指发生于胸腺上皮的恶性肿瘤。
胸腺癌好发于40-60岁人群,按照病理类型分类,可分为鳞癌、淋巴上皮瘤样癌、肉瘤样癌等。胸腺癌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病理因素、其他癌转移等有关,该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胸部不适、咳嗽、消瘦、呼吸困难等症状。
胸腺癌恶性程度较高,临床上缺乏标准的治疗手段,预后比较差,只能通过积极的治疗来缓解不适症状、延长生存期限。
症状
胸腺癌症状有胸痛、咳嗽、呼吸困难、乏力、盗汗、发热、身体消瘦等。同时还可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表现为头面部肿胀、上肢肿胀等。
大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就有侵袭周围组织或者转移表现,比如转移至骨骼,可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等;转移至肝脏,可引起肝区疼痛、皮肤黄染等。
极少部分患者可伴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比如厌食、面部出现蝶形红斑、黏膜溃疡、关节疼痛、关节僵硬等。
病因
胸腺癌的病因并不明确,可能与病理因素、遗传因素、其他癌转移等有关。
1、病理因素
胸腺癌与侵袭性的异常新生物有一定的关系。
2、遗传因素
存在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具有遗传易感性,发生肿瘤几率会高于其他人,从而导致胸腺癌的发生。
3、其他癌转移
如果患者存在其他部位癌症,比如乳腺癌、肺腺癌、胰腺癌等,癌细胞可能会通过淋巴途径转移至胸腺部位,并在此处大量增殖,引起胸腺癌。
就医
当患者出现胸痛、咳嗽、呼吸困难、身体消瘦、盗汗、发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肿瘤科就诊。
医生会询问临床症状来初步判断病情,之后会通过胸部X线检查、胸部CT、胸部磁共振成像检查、PET-CT、病理检查等来明确诊断病情。由于胸腺癌属于恶性病变,所以当患者被确诊为该病后,应及时进行治疗。
患者平时还需注意营养均衡,可以吃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为治疗提供身体条件。
治疗
胸腺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等。
1、手术治疗
可以完全切除的胸腺癌,可以选择根治性手术;潜在可切除胸腺癌,可在新辅助治疗后进行手术;肿瘤直径较大、已经发生广泛远处转移患者,可以进行姑息性手术,以减少肿瘤负荷,缓解临床症状。
2、化学药物治疗
常用的化学药物有卡铂、紫杉醇、奥曲肽、依托泊苷、异环磷酰胺等,能够杀灭癌细胞,延长生存期限。化学药物治疗可作为术前新辅助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也可以采取该方法进行治疗。
3、放射治疗
手术后体内残余肿瘤,可以进行放射治疗,能够杀灭残余的癌细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日常
胸腺癌的日常注意事项有进行饮食调理、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调节情绪等。
1、进行饮食调理
在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可以吃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2、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患者平时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避免长时间熬夜。同时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劳累。
3、调节情绪
如果胸腺癌患者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可通过做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或者与家人沟通,调节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预防
胸腺癌没有有效预防方法,只能通过一些措施来降低疾病发生率,比如避免接触致癌物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危人群定期体检等。
1、避免接触致癌物质
电离辐射属于明确的致癌物,烷化剂、酰化剂、亚硝酸类、芳香胺等化学物质具有致癌性,平时应远离这些致癌物质。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平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熬夜。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可以适当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
3、高危人群定期体检
有癌症家族史人群应定期去医院体检,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目的。
诊断
可以根据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等诊断胸腺癌。
1、临床症状
胸腺癌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胸疼、咳嗽、呼吸困难、身体消瘦、乏力等。在病情晚期时,可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等。
2、实验室检查
甲胎蛋白检测、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检测,能够协助排除生殖细胞肿瘤。
3、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可初步判断病变部位和范围;胸部增强CT检查,可查看肿瘤形状、大小等,并且能够协助评估肿瘤与血管关系;胸部磁共振成像,能够协助评估肿瘤质地、与大血管关系等;PET-CT检查,可协助鉴别良恶性、肿瘤分期。
4、病理检查
取少数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胸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