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扁桃体炎

疾病百科

小儿扁桃体炎属于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是指咽部黏膜以及淋巴组织发生的急性、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此疾病在急性期具有一定传染性。


小儿扁桃体炎的出现与病原体感染、免疫因素、邻近器官的急性炎症、某些急性传染病等原因有关。小儿在急性期通常会出现发高热、畏寒、呕吐、昏睡、食欲减退、全身酸痛、咽部疼痛等症状;慢性期的小儿通常会出现咽干、口臭、低热、乏力等症状。

名称

小儿扁桃体炎

就诊科室

儿科

发病部位

扁桃体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咽痛 吞咽痛 流口水

相关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 麻疹 发烧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扁桃体分泌物细菌培养

相关手术

扁桃体摘除术

医保

概述

小儿扁桃体炎属于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是指咽部黏膜以及淋巴组织发生的急性、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此疾病在急性期具有一定传染性。

小儿扁桃体炎的出现与病原体感染、免疫因素、邻近器官的急性炎症、某些急性传染病等原因有关。小儿在急性期通常会出现发高热、畏寒、呕吐、昏睡、食欲减退、全身酸痛、咽部疼痛等症状;慢性期的小儿通常会出现咽干、口臭、低热、乏力等症状。

症状

不同时期的小儿扁桃体炎,所表现出的症状有所不同,包括急性期、慢性期等,分析如下:

1、急性期

急性期的小儿一般会出现畏寒、发高热、呕吐、昏睡、食欲减退、全身酸痛等症状,其次咽喉部位会出现疼痛感,在吞咽时症状会加重。同时小儿还会因扁桃体过度肿大出现说话不清、影响呼吸的情况。

2、慢性期

处于慢性期的小儿通常会感到咽干不适,但程度较轻;由于扁桃体隐窝内存在腐败物,小儿会出现口臭的现象。

病因

小儿扁桃体炎的发生与感染因素、免疫因素、邻近器官的急性炎症等原因有关,分析如下:

1、感染因素

若小儿受到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腺病毒、流感病毒、弓形虫等病原体感染,易引起小儿扁桃体炎。

2、免疫因素

若小儿体质虚弱,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差,病原体易入侵人体或者原有的病原体大量繁殖,也可引起此疾病。

3、邻近器官的急性炎症

若小儿本身患有急性咽炎、口底炎症、鼻炎等急性炎症,炎症会蔓延累及到扁桃体,也易引起小儿扁桃体炎。

就医

小儿扁桃体炎就医指征包括出现异常症状、存在原发疾病、既往病史等,分析如下

1、出现异常症状

若小儿出现咽部疼痛、咽干、食欲不振、全身酸痛、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需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

2、存在原发疾病

若小儿本身患有急性咽炎、急性鼻炎、流感、麻疹等疾病,近期出现高热、畏寒、口臭、头痛等症状,需及时带其到儿科就医。

3、既往病史

若小儿既往存在小儿扁桃体炎的病史,近期出现消化不良、乏力、持续低热等症状,需积极带其就诊。

治疗

小儿扁桃体炎可通过药物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处理,分析如下:

1、药物治疗

家长应给小儿应用1:5000的呋喃西林溶液、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消毒清洁溶液含漱;细菌感染引起的,还可给予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

2、对症治疗

若小儿出现高热,体温已经超过38.5摄氏度,需给予退烧药物治疗,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胶囊等,同时还可进行物理退烧,如使用退烧贴、使用温毛巾擦拭全身等。

3、手术治疗

当扁桃体过度肥大,已经影响到呼吸,此时可通过扁桃体摘除术进行处理。

日常

小儿扁桃体炎日常应注意饮食、注意口腔护理、做好病情监测等,分析如下:

1、注意饮食

家长应给小儿多食用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如梨子、枇杷、苹果、银耳、米粥、米汤等;其次避免让其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姜、洋葱等。另外需让其多饮水。

2、注意口腔护理

小儿要注意口腔卫生,饭后养成漱口的习惯,睡觉之前需刷牙。

3、做好病情监测

家长要定期带其到医院复诊,做体格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明确疾病的治疗情况。

预防

小儿扁桃体炎可通过运动、调整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法预防,分析如下:

1、运动

健康的小儿应该长期坚持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踢毽子、爬楼梯、跳健美操等,有助于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2、调整饮食

家长需给小儿食用健康有营养的食物,如各类蔬菜、水果、鱼类、蛋类、奶制品等,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营养,增强体质。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若存在急性咽炎,需及时进行处理,可在局部涂抹1%-3%碘甘油、2%硝酸银溶液等药物治疗,可起到消炎的作用。

诊断

小儿扁桃体炎可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以及C反应蛋白、扁桃体分泌物细菌培养等方法诊断出来,分析如下:

1、体格检查

若怀疑孩子患有小儿扁桃体炎,需带其到医院儿科就诊,进行体格检查,若发现咽部黏膜处存在弥漫性充血,扁桃体表面存在黄白色点状滤泡,可初步做出诊断。

2、血常规以及C反应蛋白

需进一步做血常规以及C反应蛋白检查,可明确体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若白细胞总数上升,中性粒细胞分类明显增加,C反应蛋白升高,则说明存在细菌感染。

3、扁桃体分泌物细菌培养

若反复发作,诱因难以找出,还可做扁桃体分泌物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