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不齐

疾病百科

心律不齐是指因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律发生改变。


心律不齐属于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由于心脏电传导系统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发生异常。根据病因,心律不齐可分为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遗传性的心律不齐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后天获得性的心律不齐主要与剧烈运动、情绪变化等生理性因素以及心血管疾病、药物中毒、酸碱平衡紊乱等病理性因素有关。心律不齐主要表现为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若进一步发展,患者可出现头晕、黑蒙、晕厥,甚至猝死等。

名称

心律不齐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多发人群

器质性心脏病患者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日常调理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心慌 心悸 乏力 憋气 心脏不适 头晕 黑蒙 晕厥

相关疾病

冠心病 高血压 心律失常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心电图检查 动态心电图检查 运动试验

相关手术

导管消融术 心脏搭桥术 瓣膜置换术

医保

概述

心律不齐是指因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导致心脏跳动的频率和节律发生改变。

心律不齐属于心律失常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由于心脏电传导系统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心脏跳动的频率、节律发生异常。根据病因,心律不齐可分为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遗传性的心律不齐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后天获得性的心律不齐主要与剧烈运动、情绪变化等生理性因素以及心血管疾病、药物中毒、酸碱平衡紊乱等病理性因素有关。心律不齐主要表现为心悸、头晕、胸闷等症状,若进一步发展,患者可出现头晕、黑蒙、晕厥,甚至猝死等。

症状

多数心律不齐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心慌、心悸、乏力、憋气以及心脏不适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头晕、黑蒙、晕厥,甚至猝死。

心律不齐是因心脏传导系统发生异常,导致心脏跳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的一种现象。表现症状轻重不一,多数患者在早期常无任何症状或症状比较轻微,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可出现心悸、出汗、乏力、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若此时心律恢复正常,不适症状可逐渐减轻,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可出现头晕、黑蒙、晕厥,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降低等休克表现,甚至可发生猝死。

病因

心律不齐主要与生理性因素、遗传因素以及病理性因素有关。

1、生理性因素

运动、情绪变化等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诱发心律不齐。

2、遗传因素

基因突变导致的离子通道病,可以使心肌细胞离子流发生异常,从而导致心律不齐。

3、病理性因素

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病以及心肌炎等各种心脏器质性疾病,可引发心律不齐;甲状腺功能减退、伤寒、贫血、脑卒中等疾病,也可引发心律不齐;药物中毒、酸碱平衡紊乱以及神经与体液调节功能失调等,也可引发心律不齐。

就医

当出现心悸、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密切监测,若症状持续无法缓解、合并有其他疾病或高危遗传因素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心律不齐可发生于健康人群,比如情绪过于激动、剧烈运动后,这种情况属于短暂性的心律不齐,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症状,平时注意密切观察即可。但是,如果心悸、头晕、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或持续无法缓解,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另外,心律不齐还与遗传、器质性心脏病以及贫血、甲亢、脑卒中等因素有关,所以,有家族遗传史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出现心律不齐的相关症状时,也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治疗

心律不齐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日常注意休息,减少活动,以免刺激心脏,导致不适症状加重;出现晕厥、意识丧失的患者,需要及时监测血压、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并给予呼吸和营养支持。

2、药物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以恢复正常心脏节律,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利多卡因以及维拉帕米等。

3、手术治疗

通过导管消融术,将导管送达心脏病变部位,然后释放能量消除病灶,可达到快速根治心律不齐的效果;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可选择心脏搭桥术、瓣膜置换术等方式治疗。

日常

心律不齐患者平时需要注意休息、调整生活方式,并密切监测病情。

1、注意休息

日常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因过度劳累诱发心律不齐的发作。

2、调整生活方式

保证合理饮食,适当多进食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糖以及高盐饮食;戒烟戒酒、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和精神紧张,有助于降低心律不齐发生的风险。

3、密切监测病情

每日定时监测脉搏,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1分钟,并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停药、减药。

预防

一般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以及定期体检等方式,来预防心律不齐的发生。

1、调整生活方式

保证健康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和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饮食为主,减少辛辣、油腻、腌制以及刺激性饮食;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乐观心态,减少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刺激。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贫血、甲亢、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人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对预防和降低心律不齐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3、定期体检

对于有遗传性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体检,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诊断

心律不齐的诊断方法一般包括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以及其他检查等。

1、体格检查

患者主诉症状后,通过听诊器对心率、心律以及心音进行分析,可对心律不齐做出初步判断。

2、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不齐最有效、最常用的方法,而且具有无创的效果。心律不齐在心电图上可表现为心室节律完全不规则、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QRS波增宽变形等。

3、其他检查

动态心电图可提高心律不齐的诊断率,并对心律不齐做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当运动时出现心悸症状,可做运动试验,以协助诊断。

精选好物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