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供血不足即心肌缺血,严格来说心肌缺血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心肌缺血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狭窄、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等因素,造成冠状动脉不能充分的给心肌供血、供氧,影响心脏泵血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一种表现。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有症状的患者会有心前区不适、疼痛、胸闷等,有时还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
单纯的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肌缺血一般不会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如果是心脏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则可能会引起慢性心功能不全。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心肌供血不足即心肌缺血,严格来说心肌缺血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
心肌缺血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狭窄、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等因素,造成冠状动脉不能充分的给心肌供血、供氧,影响心脏泵血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一种表现。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有症状的患者会有心前区不适、疼痛、胸闷等,有时还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
单纯的心动过速导致的心肌缺血一般不会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如果是心脏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则可能会引起慢性心功能不全。
症状
心肌供血不足一般指心肌缺血,常见症状有心律失常、胸痛向其他部位放射等,严重的可伴有心功能不全以及其他全身症状等。
1、心律失常
主要表现为心脏跳动的频率与节律异常,患者会自觉有心悸、心慌感。
2、胸痛并向其他部位放射
主要表现为心前区有紧缩感、压榨样疼痛,疼痛可能波及上下颌、下腹部、左肩背部、左上肢小拇指等部位,有时可伴有濒死感。
3、心功能不全
常见于心肌梗死及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会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发绀、全身水肿等症状。
4、其他全身症状
心肌缺血引起心肌梗死时,患者还会有发热现象,严重可因为心脏排血量急剧降低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神志淡漠等休克症状。
病因
心肌供血不足即心肌缺血,病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心动过速、心肌桥等。
1、动脉粥样硬化
冠脉管壁因为病理因素出现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时会影响血流量,导致心肌缺血。
2、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后会导致心肌供血量减少,甚至停止,因此引发心肌缺血。
3、心动过速
快速性心律失常会因为心率快,心脏射血减少从而降低对心肌的供血量,出现心肌缺血。
4、心肌桥
冠状动脉通常在心外膜下的结缔组织内,因为发育异常,可能会有一段穿梭在心肌内,心脏收缩期间会压迫这段冠状动脉,因此会引发心肌缺血。
就医
心肌供血不足一般指心肌缺血,体检期间发现有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或完善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其次,若患者突然出现明显胸痛,经过休息或是服用药物后不能缓解时需要立刻就医。若患者除了有心前区不适,伴有呼吸困难、气短、晕厥、呕吐等症状时,通常提示病情较重,需要立即就诊心内科,医生会完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转至胸外科进行治疗。
存在心肌缺血的患者日常要定期就医体检,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治疗
心肌供血不足即心肌缺血,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急性期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同时密切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等变化,对存在呼吸困难及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患者需要给予持续吸氧。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药物抗血小板治疗;还可以使用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等药物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
3、手术治疗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经皮冠脉介入术、冠脉旁路移植术等。
日常
心肌供血不足即心肌缺血,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健康饮食、避免剧烈运动以及注意保暖、做好日常病情监测等。
1、健康饮食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增加新鲜水果及蔬菜的摄入,避免进食高糖、高脂肪、高脂食物,同时注意严格限制酒精摄入。
2、避免剧烈运动
可以参加适当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避免活动量过大,以免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脏负担。
3、注意保暖
及时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以免寒冷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
4、做好日常病情监测
密切留意自身症状变化,如果发现原有症状加重或是出现新的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
心肌供血不足通常是指心肌缺血,保持良好饮食习惯、适当运动以及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方式可以预防心肌缺血。
1、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避免进食动物脂肪、动物肝脏、油炸食品等食物,饮食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醇为主;可以适当增加蔬菜、水果、豆制品、奶制品等食物的摄入,同时注意戒烟戒酒。
2、适当运动
适当参加规律运动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人群需要积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可以降低动脉硬化的发生几率,预防心肌缺血的出现。
诊断
心肌供血不足即心肌缺血,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等方式明确判断是否存在心肌缺血。
1、体格检查
通过听诊、叩诊等方式判断心音是否正常,是否存在心脏增大,结合测量的血压数值、脉搏等可以对就诊者健康有初步的了解。
2、实验室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液生化、心肌酶、肌钙蛋白、甲状腺功能等,通过检查结果可以判断就诊者是否存在贫血、有无冠心病风险以及甲状腺功能是否正常等。
3、影像学检查
心脏超声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结构及功能有无异常变化,通过观察心脏血流评估心功能。CT检查可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不仅能协助诊断,还能直接进行治疗。
4、特殊检查
心电图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电活动变化,是心肌缺血较为重要的检查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