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

疾病百科

心悸是一种主观感觉,是指人体自觉心脏跳动时有明显的不适感或心脏下沉感、心跳不规则、撞击感等。

心悸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心悸主要见于健康人在剧烈体力活动后或精神过度紧张,大量吸烟、饮酒、饮用浓茶、咖啡等情况下发生,部分人群在服用某些药物后也会有心悸的现象。病理性心悸则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睡眠障碍、低血糖、心脏疾病等疾病。

出现心悸现象后需要保持心态平衡,避免情绪激动。

名称

心悸

就诊科室

中医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多发人群

情绪激动的人群 饮酒人群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 心脏疾病患者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对因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心慌 头晕 胸痛 胸闷 呼吸困难 咳嗽 出汗 晕厥

相关疾病

头痛 咳嗽 关节炎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心电图检查 血常规 血清心肌酶测定 甲状腺功能检查 超声心动图 心血管造影 胸部X线

相关手术

射频消融治疗

医保

概述

心悸是一种主观感觉,是指人体自觉心脏跳动时有明显的不适感或心脏下沉感、心跳不规则、撞击感等。

心悸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生理性心悸主要见于健康人在剧烈体力活动后或精神过度紧张,大量吸烟、饮酒、饮用浓茶、咖啡等情况下发生,部分人群在服用某些药物后也会有心悸的现象。病理性心悸则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睡眠障碍、低血糖、心脏疾病等疾病。

出现心悸现象后需要保持心态平衡,避免情绪激动。

症状

心悸本身就是症状,通常人体会自觉有心慌,心脏像是要从胸口跳出伴有胸口发紧、心前区不适等情况。

心悸发生时,还会自我感觉心跳频率与实际心率快慢并不相符,但是心率可能不会有任何异常,该症状会持续几秒钟、几分钟甚至数小时,还会反复、持续发作。如果是病理性心悸,患者通常还会伴有原发疾病表现,如头晕、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出汗、晕厥等。

生理性心悸一般无需处理,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接受检查及治疗。

病因

心悸的发生原因与生理因素有关,也有可能是心律失常、心脏搏动增强、心脏神经官能症、精神心理疾病等病理因素造成的。

1、生理因素

精神紧张、剧烈运动、饮酒、饮用浓茶、咖啡或是服用药物等情况均会引起生理性心悸。

2、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心房扑动、窦性心动过缓等心律失常均会出现心悸。

3、心脏搏动增强

主动脉关闭不全、甲亢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等疾病会导致回心血量增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室肥大引起心悸。

4、心脏神经官能症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会导致心脏血管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心悸,通常还会伴有其他神经官能症表现,如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等。

5、精神心理疾病

焦虑症、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发作等精神心理疾病患者也会出现心悸。

就医

如果是生理性心悸,通常不需要就医。若发现心悸频繁发作,伴有失眠、多汗等症状时,可以就诊心血管内科。

其次,如果心悸伴有胸痛、胸闷等症状,疑似与心血管疾病有关时也可就诊心血管内科。若患者突发心悸,伴有呼吸困难、胸痛、黑矇甚至晕厥等情况时,需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就近送医,以免病情发展危及患者生命。另外,若围绝经期女性出现心悸伴有失眠、烦躁等症状时,可以就诊妇科接受治疗。

日常生活中应保持情绪稳定,适当休息,避免情绪激动。

治疗

心悸的治疗方式有一般治疗、对因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日常应做好起居有节,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保持良好心态,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2、对因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需要使用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药物治疗,病情严重者可通过放射性碘治疗及手术方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可以通过心理疏导配合使用雌二醇、戊酸雌二醇、甲羟孕酮等激素类药物调理。若是心律失常造成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奎尼丁、利多卡因、普萘洛尔、维拉帕米等药物缓解病情,必要时可以通过电复律、电除颤、射频消融及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

日常

心悸的日常注意事项有清淡饮食、适当参加锻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等。

1、清淡饮食

饮食中减少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可以适当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2、适当参加锻炼

根据个人身体情况适当的参加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爬山等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保持心脏健康。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运动。

3、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学会自我调整情绪及压力,避免情绪起伏过大,保持心情愉快。

预防

做好个人防护、戒烟、调整饮食、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预防心悸的发生。

1、做好个人防护

日常需要根据天气变化增添衣物,以免受凉。保持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习惯。

2、戒烟

避免吸烟,同时要避免长时间处于二手烟环境中。

3、调整饮食

保持健康饮食,少吃高脂肪的食物,如猪油、动物内脏、肥肉等。甲状腺功能异常人群需要控制碘的摄入,不要长期、大量进食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

4、定期体检

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定期参加体检。

诊断

通过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其他检查等方式可以诊断是否存在心悸。

1、体格检查

询问病史后需要检测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通过心脏听诊了解心脏情况,观察肺部有无啰音,了解是否伴发有肺部疾病等。

2、心电图检查

通过P波、P-R间歇长短可以判断有无心脏疾病,是心悸诊断的首选方式。

3、实验室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清心肌酶测定、甲状腺功能检查等,用于了解是否存在感染、贫血以及心肌、甲状腺方面的疾病。

4、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是否存在心脏的血流和结构问题,有助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心导管检查及选择性心血管造影可以确定心脏及大血管病变情况及功能变化。胸部X线片可辅助排查呼吸系统源性心悸。

5、其他检查

如运动负荷试验,可以鉴别心悸发作是否与活动有关。心理问卷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