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

疾病百科

血友病属于一种出血性疾病,是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病,是由于凝血因子Ⅷ、Ⅸ等基因发生缺陷,导致凝血因子Ⅷ、Ⅸ缺乏引起的,可终身存在。

血友病根据缺乏凝血因子的类型,可分为血友病A、血友病B;根据患者体内残留的FⅧ、FⅨ的活性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重型、中间型、轻型。患者通常会出现出血部位疼痛、活动障碍、功能障碍、肌肉血肿等症状,若患者脑出血,可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名称

血友病

就诊科室

小儿血液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多发人群

常幼年发病

治疗方法

急性期治疗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皮肤出血斑 关节腔内出血 肌肉出血

相关疾病

儿童白血病 小儿贫血 小儿急性白血病

相关检查

凝血筛查(PT及APTT等) 血常规 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 狼疮抗凝因子 基因检查 凝血因子(包括FⅧ及FⅨ等)活性测定 vWF:Ag

相关手术

滑膜切除术 关节置换术 关节融合术

医保

概述

血友病属于一种出血性疾病,是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病,是由于凝血因子Ⅷ、Ⅸ等基因发生缺陷,导致凝血因子Ⅷ、Ⅸ缺乏引起的,可终身存在。

血友病根据缺乏凝血因子的类型,可分为血友病A、血友病B;根据患者体内残留的FⅧ、FⅨ的活性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重型、中间型、轻型。患者通常会出现出血部位疼痛、活动障碍、功能障碍、肌肉血肿等症状,若患者脑出血,可出现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

症状

血友病的不同类型症状有所不同,分为轻型、中间型、重型等,分析如下:

轻型

患者体内FⅧ、FⅨ的活性在5%-40%,若进行大型手术或者外伤,会导致严重出血,自发性出血的情况比较罕见。

中间型

患者体内FⅧ、FⅨ的活性在1%-5%,偶尔会出现自发性出血,在小手术、外伤会出现严重出血,特点为延迟性出血。

重型

患者体内FⅧ、FⅨ的活性通常小于1%,会出现自发性的关节、肌肉出血,若患者未接受标准预防治疗,致残率较高。

病因

血友病主要与基因突变、遗传因素等原因有关,无诱发因素。

基因突变

若携带的FⅧ、Ⅸ基因发生突变,不能正常的产生这两种凝血因子,使患者体内凝血因子Ⅷ、Ⅸ缺乏,从而引起血友病。

遗传因素

若机体属于血友病携带者,在生育时,可能会将缺陷基因传递给下一代,若传递给女孩,则会成为新的血友病携带者;传递给男孩,则会成为血友病患者。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预防出血,在运动时要做好防护,防止摔倒出血。

就医

血友病就医指征包括出血不止、长期存在异常症状、存在家族史等,分析如下:

出血不止

若患者在发生小的外伤后,出血量较大且出血不止,需及时到医院就医。

长期存在异常症状

若患者长期反复出现皮肤瘀斑、关节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需积极就医。

存在家族史

若患者家族中有血友病患者,且自己的母亲是血友病携带者,自身出现自发性出血的情况,需积极到正规医院的血液科就诊。

治疗

血友病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治疗,分析如下:

一般治疗

若患者处于急性期,需保证患侧关节休息,保持制动,其次可使用毛巾包裹冰袋对患处进行冷敷,将患肢太高,尽量超过心脏位置。

药物治疗

血友病A患者可应用基因重组FⅧ制剂、血浆等进行替代治疗;血友病B患者可使用基因重组FⅨ制剂、病毒灭活的血源性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进行治疗。

手术

若患者存在关节病、假肿瘤等并发症,可通过滑膜切除术、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等方式治疗。

日常

血友病患者日常需注意避免进行接触性体育活动、避免自行用药、定期到医院复查等,分析如下:

避免进行接触性体育活动

患者平时应避免进行踢足球、打橄榄球、拳击等接触性的体育活动,防止在运动过程中摔倒、碰撞,导致身体损伤,引起出血。

避免自行用药

患者应避免自行应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双嘧达莫片等。

定期到医院复查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做血常规、凝血因子活性测定等检查,可明确身体恢复情况,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

血友病可通过产前检查、尽量消除出血因素、预防治疗等方式预防,分析如下:

产前检查

存在血友病家族史或者是血友病携带者,在产前可进行遗传咨询,做基因检查,或者在孕期进行羊水穿刺、脐带血检查等检查,降低血友病患儿出生的概率。

尽量消除出血因素

患者在生活中应做好防护,防止发生摔伤、扭伤,导致机体出血。

预防治疗

患者在没有出血时,可预防性注射凝血因子或者血浆,纠正凝血时间。

诊断

可通过症状、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其他检查等方式诊断出血友病,分析如下:

症状

若患者在外伤后,出现伤口出血不止的情况,或者自身存在发现出血的情况,怀疑患有血友病的可能性较大。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患者可到正规医院血液科做凝血因子活性测定,若FⅧ:C、FⅨ:C降低,可确诊是血友病。

其他检查

患者还可做凝血筛查、血常规、vWF:Ag、凝血因子抑制物检测、基因检测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