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是因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的一种内源性混合感染。
正常女性阴道内有大量乳酸杆菌,当阴道菌群失调会导致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加德纳菌和其他厌氧菌增多时会引起阴道黏膜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灰白色,同时还会伴有鱼腥味。部分女性会因为阴道分泌物流出刺激外阴出现局部瘙痒或烧灼感。
一旦确诊后要及时接受治疗,治疗期间应避免同房。日常需要注意保证外阴的清洁、干燥。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细菌性阴道炎是因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的一种内源性混合感染。
正常女性阴道内有大量乳酸杆菌,当阴道菌群失调会导致乳酸杆菌减少,阴道加德纳菌和其他厌氧菌增多时会引起阴道黏膜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灰白色,同时还会伴有鱼腥味。部分女性会因为阴道分泌物流出刺激外阴出现局部瘙痒或烧灼感。
一旦确诊后要及时接受治疗,治疗期间应避免同房。日常需要注意保证外阴的清洁、干燥。
症状
约10%-40%的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有症状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异常、外阴瘙痒或有灼热感以及外阴潮湿等。
1、阴道分泌物异常
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状、灰白色。因为伴有厌氧菌感染,因此分泌物还会伴有鱼腥臭味。
2、外阴瘙痒或有灼热感
细菌繁殖会引起炎症反应,带有炎症因子的分泌物刺激外阴时会引起瘙痒或灼热感。
3、外阴潮湿
细菌性阴道炎会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从而引起外阴潮湿感。
病因
细菌性阴道炎的直接病因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
正常情况下,女性阴道内95%的菌群是乳酸杆菌,其产生的乳酸可以维持阴道内的酸性环境,抑制有害微生物过度生长。当阴道内占优势的乳酸杆菌减少,酸性的阴道pH值升高时会导致阴道微环境失衡,造成阴道加德纳菌、动弯杆菌、类杆菌等厌氧菌以及人型支原体大量繁殖,引发细菌性阴道炎。
另外,多个性伴侣、阴道冲洗、性交频繁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都会增加细菌性阴道炎的发病几率。
就医
当女性发现近期有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呈灰白色稀薄样,可以就诊妇科完善白带常规检查明确病因。
其次,正常阴道分泌物没有异常气味,若发现下体有明显异味伴有外阴瘙痒、灼热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另外,之前有过细菌性阴道炎,接受治疗后仍然有症状存在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复查。
日常需要注意保证外阴清洁卫生,避免私自使用阴道洗液灌洗阴道,以免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
治疗
细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阴道局部用药、全身用药等。
1、一般治疗
日常要注意外阴清洁卫生,可以用温水清洗外阴,穿着宽松、纯棉的内裤;避免频繁更换性伴侣。
2、阴道局部用药
遵医嘱使用克林霉素软膏、乳酸杆菌栓剂、替硝唑栓等药物治疗,有助于抑制加德纳菌、厌氧菌的生长。
3、全身用药
遵医嘱口服甲硝唑、替硝唑等药物可以抑制厌氧菌生长;若患者目前处于妊娠期、对甲硝唑无法耐受,则可以使用克林霉素治疗。
日常
细菌性阴道炎的日常注意事项有清淡饮食、参加锻炼、禁止性生活、保证个人卫生等。
1、清淡饮食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可以多吃含维生素较高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有助于提高自身抵抗力。
2、参加锻炼
适当的参加瑜伽、太极拳、羽毛球、网球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体质。
3、禁止性生活
疾病没有痊愈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以免出现交叉感染。
4、保证个人卫生
日常穿着透气的棉质内裤,在局部用药前后要洗手;可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私自用私处洗液灌洗阴道。
预防
通过注意性生活卫生、保证外阴清洁、固定性伴侣、避免阴道冲洗等措施可以预防细菌性阴道炎。
1、注意性生活卫生
男女双方性生活前后均要清洗外生殖器,保证其清洁、干燥。
2、保证外阴清洁
女性每日可以用温水清洗外阴;上完厕所后应从外阴向肛门方向擦拭。
3、固定性伴侣
洁身自好,固定性伴侣,控制同房频率,避免过于频繁。
4、避免阴道冲洗
避免使用阴道洗液频繁的冲洗阴道,以免破坏阴道内环境的平衡。
诊断
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式确诊是否存在细菌性阴道炎。
1、体格检查
妇科检查可见阴道分泌物呈灰白色,常黏附在阴道壁,容易从阴道壁拭去。肉眼观察阴道壁还可能存在充血、水肿等情况。
2、实验室检查
使用干净无菌的长棉签取少量阴道分泌物送实验室检查,如果镜检发现有线索细胞,并且占鳞状上皮细胞比例大于20%,可以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炎。另外,可以通过胺试验、阴道pH值测定等方式进行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