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

疾病百科

心肌梗死即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范畴。

该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使心肌细胞血流中断,从而导致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而造成的,患者的心脏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损伤。该病以左心室急性心肌梗死较为常见,患者可表现出胸痛、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发生休克。

该病和心脏内血液灌注量减少、心肌供氧不足、心肌耗氧增加等原因有关,一共可分为5种类型。

名称

心肌梗死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多发人群

45岁以下人群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乏力 胸部不适 气急 疼痛 心力衰竭 血压下降

相关疾病

冠心病 高血压 心律失常

相关检查

心电图检查 心脏标志物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相关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

医保

概述

心肌梗死即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系统疾病,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范畴。

该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急性阻塞,使心肌细胞血流中断,从而导致心肌出现缺血性坏死而造成的,患者的心脏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损伤。该病以左心室急性心肌梗死较为常见,患者可表现出胸痛、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发生休克。

该病和心脏内血液灌注量减少、心肌供氧不足、心肌耗氧增加等原因有关,一共可分为5种类型。

症状

心肌梗死指的是急性心肌梗死,部分患者发病前可能会表现出乏力、胸部不适、气急等前驱症状,发病后一般可见疼痛、心力衰竭、血压下降等症状。

1、疼痛

疼痛是该病的典型症状,多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可伴有憋闷感、压迫感,严重的患者还可出现左肩、左上肢、左侧肋骨、后背等部位疼痛症状。

2、心力衰竭

患者可能会出现急性左心衰症状,表现出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等现象。

3、血压下降

患者可见血压下降现象,伴有烦躁、面色苍白、多汗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休克。

病因

心肌梗死一般指的是急性心肌梗死,病因主要包括心脏内血液灌注量减少、心肌供氧不足、心肌耗氧增加等。

1、心脏内血液灌注量减少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夹层等多种疾病都可能会导致心脏供血减少,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2、心肌供氧不足

严重的贫血、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原因可导致心肌供氧不足,局部组织缺氧严重也可导致坏死。

3、心肌耗氧增加

持续性心律失常、严重的高血压等原因会导致患者心肌耗氧增加,进而引起心肌过劳造成损伤。

就医

心肌梗死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就医流程一般包括发现就医指征、问诊、进行检查等。

1、发现就医指征

如果患者突发难以忍受的胸痛、肩背痛、伴心悸、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等症状,且含服硝酸甘油片或速效救心丸后不能缓解,或是出现晕厥、休克症状,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果患者出现胸痛反复发作或持续发作、乏力、发热等症状,考虑可能是急性心肌梗死,建议尽快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2、问诊

医生可能会询问患者既往病史,疼痛持续时间,是否用药等问题,要尽量准确回答。

3、进行检查

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合患者症状综合诊断。

治疗

心肌梗死即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急性期要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同时要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必要时可以给予吸氧。

2、药物治疗

可根据患者情况对症用药,常用的有止痛药、扩血管药物、降低心肌耗氧药物、抗凝药以及抗血小板药物等,急性期还可使用溶栓药物治疗。

3、手术治疗

症状严重、溶栓失败的患者,建议及时行手术治疗,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紧急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等。

日常

心肌梗死一般是指急性心肌梗死,日常护理的方法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生活管理等。

1、心理护理

家人和朋友要多和患者交流,让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避免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2、用药护理

该病治疗过程中药物数量可能较多,用药时间也比较长,患者一定要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避免自行停药。

3、生活管理

坚持清淡饮食,可循序渐进的进行康复锻炼,严格戒烟戒酒,注意保暖,保持大便通畅,都有助于身体恢复。

预防

心肌梗死一般是指急性心肌梗死,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病等。

1、改善生活方式

建议患者严格戒烟,尽量限制饮酒,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坚持适度运动,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控制自身情绪。

2、合理饮食

坚持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优质的蛋白质,忌食动物内脏、肥肉等食物。

3、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果本身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一定要积极治疗,定期监测自身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诊断

患者如果存在冠心病病史,可以结合临床表现、心脏标志物以及心肌缺血证据等共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1、临床表现

患者如果出现心前区疼痛,伴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咳嗽、血压下降等症状,可初步怀疑是急性心肌梗死。

2、心脏标志物

患者进行心脏标志物实验室检查时,会发现血清心脏肌钙蛋白升高或回落,但是至少有1次超过正常上限的第99百分位,此检查结果可以作为排除或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

3、心肌缺血证据

患者心电图可见新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有新发病理性Q波,或是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检查证实冠状动脉血栓,也可以帮助确诊急性心肌梗死。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