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

疾病百科

心衰一般指心力衰竭,是心功能下降,心排血量无法满足自身代谢需求的综合征。

心力衰竭考虑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结缔组织病等因素导致心肌病变造成的。另外,也与心脏负荷过重、心室前负荷不足有关。呼吸道感染、高盐饮食、情绪波动大、利尿剂使用不当等因素均可诱发此病。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出现胸闷、气促、下肢水肿、头晕、咳嗽、咯血、腹胀、胸水、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者可以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等明确诊断。

名称

心衰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发病部位

心脏

多发人群

高血压患者 心肌病变患者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活动后气促 端坐呼吸 乏力

相关疾病

冠心病 高血压 心律失常

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心导管检查 超声心动图 心脏磁共振

相关手术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脏移植术

医保

概述

心衰一般指心力衰竭,是心功能下降,心排血量无法满足自身代谢需求的综合征。

心力衰竭考虑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结缔组织病等因素导致心肌病变造成的。另外,也与心脏负荷过重、心室前负荷不足有关。呼吸道感染、高盐饮食、情绪波动大、利尿剂使用不当等因素均可诱发此病。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也可出现胸闷、气促、下肢水肿、头晕、咳嗽、咯血、腹胀、胸水、呼吸困难等症状。

患者可以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等明确诊断。

症状

心衰一般指心力衰竭,其症状与心力衰竭的类型有关,比如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具体如下:

1、慢性心力衰竭

左心衰竭患者可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心慌、头晕、乏力、少尿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急性肺水肿,从而出现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的症状。右心衰竭患者可出现下肢水肿的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逐渐蔓延至全身。右心衰竭还可造成胃肠道淤血,进而产生食欲下降、腹胀、呕吐等不适症状。

2、急性心力衰竭

患者可出现突发严重的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口唇发绀、面色灰白、烦躁等症状。重症患者可引起神志不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时可导致血压一过性升高,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可引起休克。

病因

心衰即心力衰竭,考虑与心肌病变、心脏负荷过重、心室前负荷不足等因素有关,具体如下:

1、心肌病变

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因素,可导致心肌损害,进而引起心力衰竭。其次,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应用过多心肌毒性药物等,也可造成心力衰竭。

2、心脏负荷过重

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导致压力负荷过大,可引起心肌结构、功能丧失代偿能力,从而造成心力衰竭。此外,慢性贫血、心脏瓣膜关闭不全等因素,可导致容量负荷过大,进而引起心力衰竭。

3、心室前负荷不足

缩窄性心包炎、限制性心包病、二尖瓣狭窄等因素,会引起心室前负荷不足,从而导致心力衰竭。

就医

心衰一般指心力衰竭。当患者出现活动后气促、端坐呼吸、乏力等症状时,需要警惕心力衰竭,应及时到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

另外,当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伴随咳嗽、咳粉红泡沫痰、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症状时,需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者到就近医院急诊科就医。

医生可通过病史、体征等进行初步的判断。患者还需要进一步做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等进行确诊,并了解心力衰竭的程度,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状态,为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

心衰即心力衰竭,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来处理,具体如下:

1、一般治疗

对于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取高坐位或者半卧位休息,严格限制体力活动。对于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适度进行中低等强度的运动,但是不宜剧烈运动。患者应低盐饮食,以免引起水钠潴留。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应保持平稳情绪,并及时吸氧。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使用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患者还可应用美托洛尔、硝普钠、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等,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进程。如果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异常,可使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3、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可以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改善心脏泵血功能,延长生存期。对于难治性心衰,必要时可以行心脏移植术进行治疗。

日常

心衰一般指心力衰竭,日常需要注意健康饮食、合理运动、调节情绪、定期复查等事项,具体如下:

1、健康饮食

患者应清淡饮食,选择吃低盐、低脂的食物,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6克以内。患者应忌烟忌酒,不宜食用过多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应少食多餐,不宜暴饮暴食。

2、合理运动

患者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适度进行中低等强度的运动,比如慢跑、太极等。如果患者病情不稳定,处于急性期,应限制体力活动,可以进行被动运动,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3、调节情绪

患者需要保持平稳的情绪,积极调节不良情绪,避免过度愤怒、兴奋等,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急性发作。

4、定期复查

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监测病情进展,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还应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如果患者症状加重或者出现新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预防

心衰一般指心力衰竭,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注意保暖、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等方式来预防,具体如下:

1、改善生活方式

平时应清淡饮食,忌烟忌酒,不宜食用过多高脂、高糖的食物,并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将体重控制在健康范围内。同时需要规律作息,不宜长时间熬夜,注意劳逸结合。

2、注意保暖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暖,及时根据气温增减衣物,以免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3、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

如果患者存在高血压、心肌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需要积极干预治疗,预防心肌病变,从而降低心力衰竭的几率。

诊断

心衰一般指心力衰竭,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心导管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等来诊断,具体如下:

1、实验室检查

受检者可以做血浆脑钠肽、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检查,如果指标正常,一般可排除心力衰竭。如果指标增高,则有助于评估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受检者还应做血尿常规、肌钙蛋白、甲状腺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明确有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等情况。

2、心导管检查

通过在手臂、腿部动脉插导管,进入主动脉,测量心室动脉压力,来评估病情。医生还可在导管内注入造影剂,能够了解冠状动脉和心脏情况。

3、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心脏结构,了解功能状态,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4、心脏磁共振

此检查是评价室壁运动、心室容积的金标准,还可以排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脏疾病。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