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鼻炎

疾病百科

小儿鼻炎是一种由致病微生物感染、过敏源刺激等引起的鼻黏膜炎症性疾病。

小儿鼻炎可发生在4-5岁之后,是指由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花粉、尘螨等过敏源刺激引起的鼻黏膜炎症,以打喷嚏、鼻痒、流鼻涕、鼻塞等鼻部症状为主。根据疾病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小儿过敏性鼻炎

为非感染性鼻黏膜炎症,指易感患儿不小心接触过敏源后,主要由特异性Ig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可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小儿过敏性鼻炎。

2、小儿感染性鼻炎

指由细菌、病毒感染导致的鼻黏膜炎症,前者病程较长,后者多为急性发作,具有自限性。

3、小儿非过敏性非感染性鼻炎

指无致病微生物感染、无特异性过敏源刺激造成的鼻黏膜炎症。

名称

小儿鼻炎

就诊科室

小儿耳鼻喉

发病部位

鼻部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方法

药物医疗 生活护理

是否遗传

有遗传倾向

相关症状

鼻塞 打喷嚏 鼻痒 流鼻涕

相关疾病

小儿腺样体肥大 气管异物 儿童中耳炎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皮肤点刺试验 血清特异性血清免疫球蛋白E检测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小儿鼻炎是一种由致病微生物感染、过敏源刺激等引起的鼻黏膜炎症性疾病。

小儿鼻炎可发生在4-5岁之后,是指由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花粉、尘螨等过敏源刺激引起的鼻黏膜炎症,以打喷嚏、鼻痒、流鼻涕、鼻塞等鼻部症状为主。根据疾病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小儿过敏性鼻炎

为非感染性鼻黏膜炎症,指易感患儿不小心接触过敏源后,主要由特异性IgE介导的鼻黏膜炎症,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可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小儿过敏性鼻炎。

2、小儿感染性鼻炎

指由细菌、病毒感染导致的鼻黏膜炎症,前者病程较长,后者多为急性发作,具有自限性。

3、小儿非过敏性非感染性鼻炎

指无致病微生物感染、无特异性过敏源刺激造成的鼻黏膜炎症。

症状

小儿鼻炎常会有打喷嚏、鼻塞、鼻痒、流鼻涕等症状。

小儿鼻炎的症状通常需要根据疾病类型决定,包括过敏性鼻炎、感染性鼻炎、非过敏性非感染性鼻炎。

1、过敏性鼻炎

在打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中,过敏性鼻炎一般会出现2项以上,症状每日持续时间可达1小时以上,同时伴眼红、眼痒等眼部症状。

2、感染性鼻炎

通常会从黏液性鼻腔分泌物转成脓性鼻分泌物,可伴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症状,如乏力、发热等。

3、非过敏性非感染性鼻炎

鼻部症状类似于过敏性鼻炎,但在实验室检查、体征和病史中,不存在过敏反应的证据。

病因

小儿鼻炎与接触过敏源、致病微生物感染、药物刺激等因素有关。

小儿鼻炎的病因通常需要根据疾病类型决定,包括过敏性鼻炎、感染性鼻炎、非过敏性非感染性鼻炎。

1、过敏性鼻炎

当小儿不小心接触过敏源后,过敏源常会和体内的特异性IgE相结合,大量释放炎性物质,对鼻黏膜血管和神经造成刺激,从而表现为打喷嚏、鼻痒、鼻塞、流鼻涕等过敏性鼻炎症状,部分病例还与家族遗传因素有关。

2、感染性鼻炎

感染性鼻炎主要是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鼻黏膜炎症。

3、非过敏性非感染性鼻炎

比如血管运动性鼻炎,可能和环境温度改变、精神紧张过度等相关;药物诱导性鼻炎常与使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鼻用减充血剂、阿司匹林等有关。

就医

当小儿反复出现打喷嚏、鼻痒、流鼻涕、鼻塞等症状时,需要高度警惕是小儿鼻炎,应尽快就医。

一般小儿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儿科或耳鼻咽喉科:

1、流鼻涕、打喷嚏持续2周以上,经对症治疗后无明显好转,甚至进一步加重或依旧反复发作。

2、出现典型的鼻部症状,包括鼻塞、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等。

3、伴随哮喘、结膜炎等症状。

就医后,医生通常会询问以下内容:

1、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到不舒服,具体哪里不舒服等;

2、是否伴有鼻痒、咳嗽、流清水鼻涕、咽喉部不适等症状;

3、之前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有无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是否还有小儿鼻炎患者等。

治疗

小儿鼻炎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

1、一般治疗

如控制室内湿敷、清除害虫、勤清洗床上用品等,避免接触相关过敏原;通过盐水喷雾、蒸汽吸入、适当运动等,稀释鼻腔黏性分泌物,暂时性减轻鼻充血,改善嗅觉和缓解鼻塞症状。

2、药物治疗

病毒性鼻炎一般可以自愈;细菌性鼻炎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阿奇霉素、青霉素、头孢克肟等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过敏性鼻炎需选用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进行抗过敏治疗,中至重度的过敏性鼻炎还可以酌情加入布地奈德、糠酸莫米松、丙酸氟替卡松等鼻内用糖皮质激素提高疗效。

日常

针对小儿鼻炎,日常需要注意做好生活管理、家庭护理、进行预防性治疗等。

1、生活管理

小儿过敏性鼻炎重在避免接触过敏原;小儿感染性鼻炎重在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交叉感染;非过敏性非感染性鼻炎则重在避免接触刺激物,比如由药物引起,应该立即停用会导致鼻炎的药物,改用其他药物等。

2、家庭护理

家长应帮助患儿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接触过敏原,督促其正确使用药物,规范使用鼻喷剂等。

3、进行预防性治疗

如果小儿过敏性鼻炎为季节性发病,在季节来临前2-3周左右,可以选用西替利嗪、地塞米松、氯雷他定等相关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预防

小儿鼻炎的预防措施一般包括远离过敏原、避免感染、锻炼身体、接种相关疫苗、合理用药等。

1、尽量远离或避免接触已知、可疑的过敏原;控制好室内环境,勤开窗通风,保持被褥干燥清洁,不使用地毯。

2、少去公共场合,外出时戴好口罩,咳嗽、打喷嚏时,尽量用手帕盖住口鼻。

3、加强身体锻炼,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改善营养状况。

4、按时接种流感疫苗等,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5、合理用药,避免滥用鼻腔减充血剂,以防发生药物性鼻炎。

6、避免接触环境刺激物,比如汽车尾气、光线刺激,以及甲醛、二手烟、香水等刺激性气体等。

诊断

小儿鼻炎的诊断方法一般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其他检查等。

1、体格检查

观察小儿鼻腔黏膜颜色、状态,有无红肿,鼻窦是否有压痛不适感,眼下有无黑眼圈,是否存在反复揉鼻现象等。

2、实验室检查

比如皮肤点刺试验,有助于明确过敏性鼻炎患儿的过敏原;血清特异性血清免疫球蛋白E检测可测定过敏特异性IgE抗体,若结果为阳性,说明正处于致敏状态,可诊断为过敏性鼻炎。

3、其他检查

比如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可用来判断小儿鼻炎是否有感染情况。

需要注意,小儿鼻炎应与鼻腔异物、脑脊液鼻漏、慢性鼻窦炎等鉴别。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