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

疾病百科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感染造成的肠道传染病。

本病具有较强传染性,可通过消化道途径进行传播,如患者排出带有志贺菌的粪便后,粪便可能会污染食物和水源,食物和水源经口腔进入正常人体内后,即可诱发感染。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更容易被感染。

在出现细菌性痢疾后,多数患者在积极治疗的情况下1-2周即可痊愈。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志贺菌败血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疾病,严重时可能会死亡。

名称

细菌性痢疾

就诊科室

感染内科

发病部位

腹部

多发人群

学龄前儿童 青壮年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中医传统疗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发烧 腹痛 腹泻 里急后重 脓血便

相关疾病

肝炎 肝病 慢性支气管炎

相关检查

血常规 粪便常规 细菌培养 特异性核酸检测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感染造成的肠道传染病。

本病具有较强传染性,可通过消化道途径进行传播,如患者排出带有志贺菌的粪便后,粪便可能会污染食物和水源,食物和水源经口腔进入正常人体内后,即可诱发感染。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更容易被感染。

在出现细菌性痢疾后,多数患者在积极治疗的情况下1-2周即可痊愈。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志贺菌败血症、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疾病,严重时可能会死亡。

症状

细菌性痢疾可以分为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细菌性痢疾和慢性细菌性痢疾,不同类型的疾病,症状也有所不同。

1、急性细菌性痢疾

患者主要表现为畏寒、高热、头痛、乏力、腹泻、食欲减退等,其中腹泻严重时可多达30次/天,呈稀水脓血便,甚至会出现大便失禁的现象。

2、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患者的临床症状以畏寒、高热、烦躁、惊厥、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为主,一般肠道症状比较轻微。

3、慢性细菌性痢疾

患者通常会出现长期腹痛、腹泻、排黏液便或脓血便等现象,而且容易伴随贫血、乏力等症状。

病因

细菌性痢疾的基本病因是志贺菌感染,常见诱发因素有受凉、进食生冷食物等。

1、志贺菌感染

志贺菌无荚膜、无鞭毛,其侵袭力较强,进入肠道后会导致局部发生炎症和溃疡,诱发细菌性痢疾。

2、受凉

受凉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难以抵抗志贺菌的感染,进而会增加出现细菌性痢疾的几率。

3、进食生冷食物

未经煮熟的生冷食物中容易携带各种病菌,包括志贺菌,人体摄入此类食物后志贺菌也会随着食物一起进入肠道,因此会引发细菌性痢疾。

就医

一旦患者出现发烧、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时,则应该高度怀疑患有细菌性痢疾,此时可以去医院的消化内科就诊,向医生介绍自己的病史以及症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后,再遵循医嘱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细菌培养、肠镜等检查,从而对细菌性痢疾进行明确诊断。

患者确诊后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隔离治疗,并且做好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环境护理等。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恢复。

治疗

细菌性痢疾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中医传统疗法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该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饮食方面以清淡的流质食物为主,忌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若是出现发烧的症状,可以进行温水擦浴,以促进体温下降。对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应该注意做好消化道隔离工作。

2、药物治疗

由于细菌性痢疾是志贺菌感染所致,因此患者主要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如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其次,在患者出现高烧的症状时,还需要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药物促进退烧。

3、中医传统疗法

如针灸、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等方法均对细菌性痢疾有一定治疗作用,有助于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

日常

细菌性痢疾的日常注意事项包括保持饮食卫生、做好消化道隔离工作、积极就医治疗等。

1、保持饮食卫生

患者在食用水果前需要用清水冲洗干净,不可摄入生冷、变质、过期的食物,而且不能饮用生水。

2、做好消化道隔离工作

对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以及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消化道隔离,以防止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3、积极就医治疗

确诊为细菌性痢疾后应该尽快治疗,否则疾病可能会从急性转为慢性,甚至会出现志贺菌败血症、关节炎等并发症,容易增加治疗难度。

预防

细菌性痢疾的预防措施主要是注意饮食卫生、保持环境清洁、避免与细菌性痢疾患者密切接触等。

1、注意饮食卫生

日常应该摄入健康、卫生的食物,不可食用霉变、过期的食物,同时应避免饮用生水,以免诱发细菌性痢疾。

2、保持环境清洁

平时需要做好防蝇灭蝇工作,保持居住环境清洁,从而避免滋生志贺菌,以预防细菌性痢疾。

3、避免与细菌性痢疾患者密切接触

细菌性痢疾患者可以通过消化道途径将疾病传播给他人,因此正常人做好防护工作,避免与细菌性痢疾患者密切接触,也可以降低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

诊断

细菌性痢疾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一般检查、病原学检查等进行诊断。

1、临床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发烧、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则可初步诊断为细菌性痢疾。

2、一般检查

如血常规、粪便常规等。若做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总数升高,同时做粪便检查可见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等,则通常能够辅助诊断细菌性痢疾。

3、病原学检查

包括细菌培养、特异性核酸检测等。当在粪便中培养出志贺菌或者检测出痢疾菌核酸时,可确诊为细菌性痢疾。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