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食管下段括约肌、膈肌及附近的肌束、韧带等组织有协同作用,会形成抗反流屏障,当该屏障因为各种原因被破坏时会引起胃食管反流。常见的致病因素有贲门手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长期服用药物等。患者会有烧心、反流、胸骨后疼痛、咳嗽等症状。
胃食管反流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进食高脂肪食物,还要避免饮用碳酸饮料,以免引起反流症状。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食管下段括约肌、膈肌及附近的肌束、韧带等组织有协同作用,会形成抗反流屏障,当该屏障因为各种原因被破坏时会引起胃食管反流。常见的致病因素有贲门手术后、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长期服用药物等。患者会有烧心、反流、胸骨后疼痛、咳嗽等症状。
胃食管反流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避免进食高脂肪食物,还要避免饮用碳酸饮料,以免引起反流症状。
症状
胃食管反流的典型症状为反流及烧心,还会伴有其他症状等。
1、反流
通常发生在就餐后或躯体前屈、卧床时,会有酸性液体或食物从胃、食管反流至咽喉或口腔,刺激咽喉时,患者还会有咽部异物感,反流物刺激气管时还会引起慢性咳嗽或哮喘。
2、烧心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痛,多发生在进食后1小时左右,在半卧位、躯体前屈等情况下会被诱发,食用过热、过酸的食物会导致症状加重,疼痛还会放射至心前区、肩背部等,类似于心绞痛。
3、其他症状
反流物刺激或损伤食管以外的组织和器官时会引起咽喉炎,患者会有声音嘶哑、咽部不适等。有严重食管炎并发食管溃疡的患者还会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等症状。
病因
胃食管反流的病因包括抗反流结构和功能受损、食管清除作用降低、食管黏膜抵御能力降低等。
1、抗反流结构和功能受损
食管下括约肌是食管和胃连接处抗反流的高压带,当存在食管裂孔疝、腹内压增高、长期胃内压升高等情况时,会导致食管下括约肌结构受损,从而导致胃食管反流。
2、食管清除作用降低
食管可以通过自身蠕动、唾液中和作用清除食管内的物质。干燥综合征的患者食管蠕动和唾液中和能力常常较差,会导致反流物不能有效清除,引起胃食管反流。另外,睡眠状态、平躺、吞咽功能减弱等因素也会导致部分反流物残留在食管内引起食管炎。
3、食管黏膜抵御能力降低
吸烟、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以及饮酒会导致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反流物会刺激、损害食管黏膜引发胃食管反流。
就医
患者近期在就餐后出现胃部灼烧感、反酸等症状时可以就诊消化内科检查治疗。
其次,若患者原本有吞咽疼痛、吞咽困难症状,近期症状有明显加重时也要及时就医。若患者在就餐后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疼痛向肩背部放射,还伴有咽喉异物感、咳嗽等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完善24小时pH监测、胃镜等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确诊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日常要遵医嘱合理服药,定期就医复查。
治疗
胃食管反流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如避免睡前进食,避免进食后立刻平躺,可以适当将床头调高15-20度,有助于缓解反流现象;还要注意调整饮食,避免进食高糖、高脂肪食物,以免诱发反流。
2、药物治疗
遵医嘱服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促胃动力药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加强抗反流屏障功能,提高食管清除能力,促进胃排空。
3、手术治疗
抑酸药物治疗有效但是不愿意长期服药,合并食管裂孔疝导致症状反复的患者可选择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内镜下抗反流术等方式治疗。
日常
胃食管反流的患者日常需要调整饮食、适当运动、保证合理作息及戒烟戒酒等。
1、调整饮食
避免食用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食物,如咖啡、浓茶、巧克力等。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粗粮,避免便秘增加腹内压力。
2、适当运动
餐后适当的散步、慢跑等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预防便秘,降低腹内压,减少反流。
3、保证合理作息
养成定时就寝、定时入睡的习惯,避免熬夜,进食后两小时内避免平躺。
4、戒烟戒酒
吸烟、饮酒会导致胃酸分泌增多,因此要戒烟戒酒,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黏膜及食管黏膜的损伤。
预防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维持正常体重、避免吸烟饮酒以及遵医嘱调整药物等措施可以预防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1、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平时要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调整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多吃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维持正常体重
肥胖可能会导致腹内压升高,增加胃食管反流的发病几率,因此肥胖、体重超重者要适当参加运动、控制体重,可以减少胃食管反流的风险。
3、避免吸烟饮酒
吸烟、饮酒会影响食管黏膜屏障、损伤食管黏膜,还会刺激胃平滑肌收缩,戒烟戒酒可以预防胃食管反流。
4、遵医嘱调整药物
长时间服用钙通道拮抗剂、地西泮等会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引起胃排空延迟,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整服药剂量。
诊断
可以通过体格检查、胃镜检查、24小时pH监测、质子泵抑制剂试验等方式诊断是否有胃食管反流。
1、体格检查
患者会有上腹部触诊压痛、咽部充血水肿、声音嘶哑等症状。
2、胃镜检查
通过胃镜检查可以判断食管黏膜有无破损,如果内镜下见食管下段黏膜糜烂,可以诊断为胃食管反流。
3、24小时pH监测
该项检查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的金标准,是确定反流的客观依据。
4、质子泵抑制剂试验
无法进行24小时pH监测可以通过质子泵抑制剂试验进行初步判断,如果治疗后一周反流症状完全缓解,可以定义为质子泵抑制剂试验阳性,可拟诊为胃食管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