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是由于胃溃疡侵蚀胃部周围组织或深处血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的癌变部位缺血坏死等原因所致,属于上消化道出血。轻者可无症状或出现呕血、黑便等表现,其中黑便可呈柏油样,黏稠而发亮。严重的患者可因为出血过多、过快而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患者平时应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过度饮酒、乱服药物、暴饮暴食等,以免增加患胃出血的几率。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胃出血是由于胃溃疡侵蚀胃部周围组织或深处血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的癌变部位缺血坏死等原因所致,属于上消化道出血。轻者可无症状或出现呕血、黑便等表现,其中黑便可呈柏油样,黏稠而发亮。严重的患者可因为出血过多、过快而引起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患者平时应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过度饮酒、乱服药物、暴饮暴食等,以免增加患胃出血的几率。
症状
胃出血的症状主要是黑便、呕血、贫血、休克等。
1、黑便
当胃出血的量比较小时,患者可出现黑便的现象,即大便颜色发黑、发亮,呈柏油样。
2、呕血
若胃出血的量相对较大,可造成呕血,甚至呕出的血液中会带有血块。
3、贫血
患者长期胃出血,由于失血过多,还可能会引起贫血。
4、休克
如果胃出血的量很大或者持续时间较长,容易引起失血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加快、昏迷等。
病因
胃出血的常见病因是胃炎、胃溃疡、肝硬化、血液系统疾病等。
1、胃炎
绝大多数类型的胃炎不会造成胃出血,但是如果属于急性糜烂性胃炎,且没有积极治疗,则可能会导致糜烂部位出血,即胃出血。
2、胃溃疡
若出现胃溃疡后未及时处理,溃疡会逐渐向深部进展,严重时会损伤血管,诱发胃出血。
3、肝硬化
肝硬化发展到后期容易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曲张的静脉受到刺激发生破裂后就会造成胃出血。
4、血液系统疾病
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均会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进食粗糙的食物划破胃黏膜后可导致胃出血。
就医
当患者出现呕血、黑便、黑朦、恶心等症状时,说明可能存在胃出血的情况,应该立即前往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X线检查、胃镜检查、放射性核素显象等,以明确是否患有胃出血以及出血量、出血的原因等。随后需要积极治疗,防止出现失血性休克的现象。
患者在治疗期间需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休息。医生交代可恢复正常饮食后,应摄入清淡柔软的流质食物,避免进食粗糙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治疗
胃出血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休息时需取平卧位,并抬高下肢,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如果出现明显的呕血、黑便的症状,应该暂时禁食禁水。若病情严重,应该适当吸氧。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应用止血药物为主,如凝血酶、酚磺乙胺、生长抑素等。若是胃溃疡引起的胃出血,还可配合使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药物抑制胃酸分泌。
3、手术治疗
若患者短时间内出血量较多,可以在内镜下进行止血。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造成的胃出血,可以进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
日常
胃出血患者在饮食方面、作息方面、用药方面等都有相应的注意事项。
1、饮食方面
患者恢复正常进食后,应该摄入细软、无渣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面条等;不能吃坚硬粗糙的食物,如芹菜、锅巴等,以免再次出血。
2、作息方面
患者还需规律作息,保持睡眠充足,不可熬夜,否则对身体恢复不利。
3、用药方面
患者应该尽量停止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否则会影响胃部愈合。若必须使用此类药物,可以配合胃黏膜保护剂一起使用,从而减轻对胃黏膜的损伤。
预防
胃出血的预防措施包括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滥用药物、积极处理各种高危因素等。
1、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平时应该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不可摄入粗糙坚硬的食物;并且要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尽量少食多餐,每餐要定时定量。
2、避免滥用药物
注意不要盲目滥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者抗血小板聚集药,防止引起胃出血。
3、积极处理各种高危因素
若是患有胃溃疡,应该及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如果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情况,可考虑进行内镜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以免疾病进展后诱发胃出血。
诊断
胃出血主要可以通过临床症状、病史采集、医学检查等进行诊断。
1、临床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呕血和黑便的症状,且随着出血量增多逐渐出现头晕、面色苍白、无力、四肢湿冷等现象,应该高度怀疑是胃出血所致。
2、病史采集
医生经过询问患者的年龄、职业、饮食习惯以及既往病史,并且结合相关症状后,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胃出血。
3、医学检查
患者在遵医嘱进行大便隐血试验、胃镜、X线钡餐等检查后,可以对胃出血进行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