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

疾病百科

胃病是发生在胃部疾病的统称。

胃病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该病病因复杂多样,且不同类型的胃病病因也有所区别,常见的病因有药物作用、感染、不良的饮食习惯等。不同类型的胃病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黑便。

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良性病变预后较好,而胃癌早期预后相对较好,若病情处于中晚期,则预后比较差,可危及生命。

名称

胃病

就诊科室

普通内科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一般治疗 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是否遗传

部分与遗传有关

相关症状

胃部疼痛 恶心 呕吐 食欲减退 腹胀 反酸 餐后饱胀感 黑便

相关疾病

头痛 咳嗽 亚健康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粪便隐血试验 血常规 粪便常规 幽门螺杆菌检测 肿瘤标志物检查 X线钡剂检查 胃镜检查 CT检查 PET-CT检查 病理学检查

相关手术

根治性手术 非根治性手术

医保

概述

胃病是发生在胃部疾病的统称。

胃病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该病病因复杂多样,且不同类型的胃病病因也有所区别,常见的病因有药物作用、感染、不良的饮食习惯等。不同类型的胃病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常见的症状有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黑便。

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良性病变预后较好,而胃癌早期预后相对较好,若病情处于中晚期,则预后比较差,可危及生命。

症状

胃病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患者可出现相应类型胃病的症状。

1、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起病比较急,临床表现轻重不等,轻者可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恶心、食欲减退等,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酸中毒等,甚至会发生休克。

2、慢性胃炎

大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少部分患者可出现消化不良症状,表现为上腹部隐痛、餐后饱胀感、反酸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出现贫血、身体消瘦、腹泻等。

3、消化性溃疡

部分患者无任何症状,也有部分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食欲缺乏、呕吐、打嗝等。还有部分患者以胃出血、穿孔为首发症状。

4、胃癌

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腹部不适、上腹部疼痛、身体乏力、消瘦等。当肿瘤侵犯血管后,还可引起呕血、黑便等症状。

病因

胃病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不同胃病病因也有所区别。

1、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通常是由于应激反应引起,比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严重脏器功能衰竭、休克等。

2、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导致胃黏膜受损、退行性变引起。

3、消化性溃疡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塞来昔布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者胃部受到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消化性溃疡。

4、胃癌

胃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慢性炎症、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等病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作用下,可引起胃癌。

就医

当患者出现胃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胀、反酸、餐后饱胀感、黑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比如明确腹痛、腹胀具体位置以及严重程度。之后会通过粪便隐血试验、血常规、幽门螺杆菌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X线钡剂检查、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如果患者通过检查被确诊为胃病,应及时进行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等。

治疗

胃病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饮食方面应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不宜食用不洁、变质食物。长期吸烟饮酒者,应及时戒烟戒酒。

2、药物治疗

胃炎、胃溃疡患者以药物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抑制胃酸分泌药、保护胃黏膜药、促胃动力药物等;对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可以进行四联疗法,比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联合应用;胃癌患者可以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常用的化学药物有铂类、氟尿嘧啶类、紫衫类等。术前化疗有助于缩小病灶范围,术后化疗可清除术后残留的癌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限。

3、手术治疗

部分病情严重的胃炎、胃溃疡患者可通过手术切除病变组织;手术治疗属于胃癌的首选方式,包括根治性手术、非根治性手术,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

4、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也属于胃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胃癌晚期患者,可以进行放射治疗联合化疗,能够增强疗效,减少局部复发几率,提高生存质量。

日常

胃病的日常注意事项有进行饮食调理、调节自身情绪、适当锻炼身体等。

1、进行饮食调理

注意饮食规律,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饮食方面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可以多吃些水果、蔬菜、全谷物食物等,避免进食腌制、霉变、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

2、调节自身情绪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时,可通过做些感兴趣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3、适当锻炼身体

比如散步、跑步、打太极拳等,能够提高自身体质,降低疾病复发率。

预防

胃病预防方法有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1、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口传播,平时应避免饮用生水,尽量实行分餐制,有助于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降低胃病发生几率。

2、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布洛芬、阿司匹林、塞来昔布等非甾体类容易导致胃黏膜受损,平时应尽量避免长期服用这类药物。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方面以少食多餐为主,保证营养均衡,可以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体质。

诊断

胃病的诊断方法有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明确患者腹痛、压痛的具体部位以及严重程度,检查腹部是否有肿块。

2、实验室检查

呕吐物或者粪便隐血试验,查看有无出血现象;血常规、粪便常规等,查看有无感染;幽门螺杆菌检测,查看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肿瘤标志物检查,包括CEA、CA199、CA724等,有助于诊断胃癌。

3、影像学检查

X线钡剂检查,能够判断消化性溃疡,而且中晚期肿瘤也可通过该项方式进行鉴别诊断;胃镜检查,可查看胃黏膜有无弥漫性充血、水肿、溃疡、新鲜出血等情况;CT检查,能够判断肿瘤部位、与周围组织关系等;PET-CT检查,可用于判断胃癌有无远处淋巴结以及其他脏器转移。

4、病理学检查

取胃黏膜病变组织进行活检,能够明确诊断胃病。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