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癣是皮肤癣菌感染头发和头皮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
头癣的传播途径以直接接触感染者和患病动物为主,通常根据致病菌和临床表现可以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等,根据是否存在炎症反应分为非炎症性头癣和炎症性头癣,症状通常以脱发斑伴毛囊口黑点为主,部分患者会出现斑块、痂皮。
一般患者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可以治愈头癣,但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瘢痕。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头癣是皮肤癣菌感染头发和头皮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
头癣的传播途径以直接接触感染者和患病动物为主,通常根据致病菌和临床表现可以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等,根据是否存在炎症反应分为非炎症性头癣和炎症性头癣,症状通常以脱发斑伴毛囊口黑点为主,部分患者会出现斑块、痂皮。
一般患者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可以治愈头癣,但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瘢痕。
症状
头癣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等,不同类型头癣的症状存在差异。
1.黄癣
患者毛囊周围出现红斑,后续逐渐发展为碟状的黄癣痂,去除痂皮后可见糜烂面,毛发干枯、变细、变脆、易折断,严重者可能会形成大片永久性脱发。
2.白癣
初期表现为红色小丘疹,后续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椭圆形脱发斑,表面带有灰白色鳞屑,病发在底部2-4cm处折断且根部包绕灰白色套状鳞屑。
3.黑点癣
患者病发刚出头皮就会折断,残根在毛囊口处形成黑点,伴有轻微瘙痒。
4.脓癣
初期表现为密集的炎性毛囊丘疹,后续逐渐融合形成隆起肿块,毛囊口处会形成小孔并排出脓液,按压时疼痛感明显。
病因
头癣主要是头皮感染皮肤癣菌引起,但引起感染的原因包括接触传染源、混用物品、免疫功能低下等。
1.接触传染源
头癣的传染源以患者和患病动物为主,自身密切接触传染源即可感染皮肤癣菌并形成头癣。
2.混用物品
自身与头癣患者混用梳子、帽子、毛巾及其他可能沾染皮肤癣菌的用品时都会感染皮肤癣菌引起头癣。
3.免疫功能低下
自身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患有糖尿病、贫血等疾病都可导致免疫力低下,从而增加头癣的发病风险。
就医
头癣的就医过程分为观察症状、询问病史、完善检查。
1.观察症状
患者出现脱发、断发、头皮脱屑、头皮瘙痒等疑似头癣症状时均应至皮肤科就诊。
2.询问病史
医师通常会询问既往是否曾患头癣、是否与头癣患者或患病动物接触、是否曾与他人混用梳子、帽子、枕巾等物品。
3.完善检查
患者就医后需进行真菌检查、滤过紫外灯检查、皮肤镜检查等项目,医师根据检查结果可以诊断疾病。
治疗
头癣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系统治疗、局部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确诊后应及时剪去病发,同时对毛巾、帽子、枕巾、梳子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2.系统治疗
系统治疗以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灰黄霉素片等药物为主,但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3.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属于辅助治疗手段,可以降低带菌率和传染性,通常以外用酮康唑洗剂、特比萘芬乳膏、克霉唑乳膏等药物为主,但单独应用时一般不能治愈头癣。
日常
头癣的日常护理方法包括家庭护理、生活管理、监测病情等。
1.家庭护理
家属平时需监督患者遵医嘱用药,患者的个人物品应单独清洗、消毒。
2.生活管理
患者平时需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和健康人群密切接触或混用枕巾、枕套、梳子、帽子等物品,同时避免搔抓、摩擦皮肤部位,防止皮肤破损渗液。
3.监测病情
患者通常需2周复诊1次,但平时需密切观察头皮变化,皮损加重时可以提前复诊。
预防
预防头癣的方法包括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传染源、改善生活方式等。
1.注意个人卫生
平时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头、勤洗澡,避免与他人混用帽子、梳子、枕巾、枕套等物品,防止感染皮肤癣菌。
2.避免接触传染源
平时需避免与头癣患者及患病的猫、狗等动物密切接触,不慎接触后也需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3.改善生活方式
平时需增加运动量以增强免疫力,同时需避免滥用糖皮质激素,患有慢性疾病时需及时进行规范治疗。
诊断
医师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滤过紫外线灯检查等项目结果可以诊断头癣。
1.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脱发、断发、头皮脱屑、头皮瘙痒等症状时,提示有患头癣的可能性,医师据此可进行初步诊断。
2.真菌直接镜检
医师采集患者的病发和头皮鳞屑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真菌孢子或菌丝即可确诊头癣。
3.真菌培养
医师利用样本进行真菌培养,一般培养出真菌者可以确诊头癣。
4.滤过紫外线灯检查
医师利用滤过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患者头皮,出现亮绿色、暗绿色荧光即可确诊头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