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是由于微生物感染了患者的肾盂和肾实质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肾盂肾炎属于上尿路感染的一种类型,该病患者常伴有下尿路感染现象,根据疾病的病程和患者表现,可以将肾盂肾炎分为急性肾盂肾炎以及慢性肾盂肾炎,其中慢性肾盂肾炎也是引起慢性肾衰竭的重要诱因。
该病多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梗阻、性别、妊娠、医源性感染、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多种原因,都是该病的诱发因素。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肾盂肾炎是由于微生物感染了患者的肾盂和肾实质引起的炎症性疾病。
肾盂肾炎属于上尿路感染的一种类型,该病患者常伴有下尿路感染现象,根据疾病的病程和患者表现,可以将肾盂肾炎分为急性肾盂肾炎以及慢性肾盂肾炎,其中慢性肾盂肾炎也是引起慢性肾衰竭的重要诱因。
该病多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梗阻、性别、妊娠、医源性感染、泌尿系统结构异常等多种原因,都是该病的诱发因素。
症状
肾盂肾炎可以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两者的症状是有区别的。
1、急性肾盂肾炎
该类型通常起病急骤,患者常会表现出高热、寒战等,还可能会伴有头痛、腰背部酸痛或全身酸痛现象。除此之外,部分患者可见明显的尿急、尿频、尿痛症状。
2、慢性肾盂肾炎
该类型患者可能并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仅出现菌尿现象。也有部分患者可见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伴有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夜尿增多、腰部酸痛不适等症状,而且该病容易反复发作。
病因
肾盂肾炎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妊娠等原因都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1、细菌感染
细菌可通过上行、血行等途径感染肾盂以及肾实质,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等。
2、尿路梗阻
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等原因都可引起尿液在尿道内聚积,使细菌繁殖诱发感染。
3、免疫力低下
长期卧床、患有慢性病的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免疫力都会相对较差,更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
4、妊娠
女性妊娠期间输尿管蠕动会受到影响,进而造成尿液排泄不畅,增大感染的风险。
就医
肾盂肾炎患者的就医流程包括发现就医指征、医生问诊、进行检查等。
1、发现就医指征
如果患者突然出现发热、寒战、尿频、腰酸、尿痛、夜尿增多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肾内科就诊。如果患者高烧导致神志不清,症状较为严重,则可以直接去急诊科就医。
2、医生问诊
患者要主动全面的进行主诉并回答医生的问题,比如何时出现的症状,平时生活习惯如何等。意识不清者可由陪同者回答。
3、进行检查
医生要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还要通过尿常规、尿液细菌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辅助诊断。
治疗
肾盂肾炎以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为主,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督促患者平时多喝水、多排尿,全身症状严重者要尽量卧床休息,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加快代谢,要坚持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2、药物治疗
急性期患者要先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控制炎症,比如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头孢类等,如果3天后症状没有改善,建议通过细菌培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治疗,而慢性期患者则要明确细菌类型后再用药。
3、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但如果患者合并尿路梗阻、泌尿系统畸形等症状,则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日常
该病的日常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生活管理等。
1、心理护理
部分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可能会反复发作,会对患者的情绪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家人和朋友要给予患者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患者要遵医嘱足量足疗程地用药,切忌自行停药或更改用量。
3、生活管理
急性期患者要尽量卧床休息,多喝水加快排尿,还要注意保持尿道口清洁,可以适当进行锻炼,提高免疫力。
预防
可以通过多喝水、保持局部清洁、注意性生活卫生等方法预防肾盂肾炎。
1、多喝水
平时要多喝水多排尿,不仅可以加快代谢,还可以冲刷尿道内的细菌,预防细菌上行感染。
2、保持局部清洁
日常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或外阴部清洁,勤换洗内衣裤,减少尿道口的细菌滋生。
3、注意性生活卫生
每次性生活过后要及时清洁外生殖器并立即排尿,保持尿道口清洁干燥,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诊断
临床上一般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诊断肾盂肾炎。
1、症状和体征
患者自觉有发热、体寒、尿频、尿痛、腰背酸痛、头痛等不适症状,且经过医生查体后可见肾区存在叩击痛、腹部压痛、肋脊角压痛等体征,可以初步诊断是肾盂肾炎。
2、实验室检查结果
一般包括尿常规、尿液细菌学检查、白细胞酯酶试验、血常规等,可以明确尿液中是否存在细菌,还可以分辨细菌的类型,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指标。
3、影像学检查结果
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判断疾病诱因,比如是否有结石、梗阻、尿道畸形等信息,可以帮助辅助诊断、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