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毒

疾病百科

水中毒主要是指机体摄入过多的水分,水分不能及时排出,造成液体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钠离子浓度异常、循环血容量异常增多的疾病。

水中毒无明确的发病率,好发于急性肾功能障碍、失血性休克、创伤以及大手术患者。患者发病时,可能会出现水肿、疲倦、食欲下降、头痛、嗜睡、抽搐、共济失调等不适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易引起肺水肿、脑疝、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根据发病的急缓,可以将疾病分为慢性水中毒和急性水中毒。

名称

水中毒

就诊科室

急诊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多发人群

外科手术患者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乏力 头痛 嗜睡 肾功能障碍

相关疾病

胰腺炎 脑梗死 脊柱骨折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浆渗透压检查 血钠浓度检查 尿液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水中毒主要是指机体摄入过多的水分,水分不能及时排出,造成液体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钠离子浓度异常、循环血容量异常增多的疾病。

水中毒无明确的发病率,好发于急性肾功能障碍、失血性休克、创伤以及大手术患者。患者发病时,可能会出现水肿、疲倦、食欲下降、头痛、嗜睡、抽搐、共济失调等不适症状,若治疗不及时,易引起肺水肿、脑疝、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根据发病的急缓,可以将疾病分为慢性水中毒和急性水中毒。

症状

水中毒包括慢性水中毒和急性水中毒,发病急缓不同,症状也不同,具体如下:

1.慢性水中毒

患病早期可能会出现体重增加的症状。血钠<125mmol/L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倦怠、乏力、恶心、食欲下降、表情淡漠、水肿等症状;血钠<115-120mmol/L时,患者可表现为头痛、嗜睡、精神失常等症状;血钠<110mmol/L时,还会出现抽搐、昏迷等症状;血钠在48小时内快速下降至108mmol/L以下时,易引起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

2.急性水中毒

该病与脑水肿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疼、神智错乱、共济失调、昏迷等症状;细胞外液量增多导致颅内压增高时,患者可表现为呕吐、视乳头水肿、血压升高等。

病因

水中毒主要是由于水分摄入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肾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的。

1.水分摄入过多

饮用大量的水分、静脉输入液体过多可造成细胞外液量增加、血清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液体进入细胞内,引起水中毒。

2.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可导致毛细血管静水压升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水吸收能力下降,体液在组织间隙积聚,患者可出现水中毒。

3.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

肺炎、脓胸、气肺等疾病易影响静脉回流,对容量感受器产生刺激,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导致水中毒。

4.肾功能障碍

肾功能障碍可造成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无法控制水分的摄入,此时也会出现水中毒。

就医

水中毒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出现无诱因的体重增加症状时,应警惕水中毒的发生,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后,根据疾病采取治疗措施。

2.病情加重

出现头痛、嗜睡等神经精神症状时,应该立即纠正水中毒,促使血钠水平恢复正常,减轻神经损伤。

3.引起并发症

引起电解质紊乱、肺水肿等并发症时,需要立刻纠正电解质紊乱情况,促进水分排出,缓解细胞肿胀。

治疗

水中毒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其他治疗等。

1.一般治疗

确诊疾病后,立即停止水分的摄入,避免病情加重。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恐慌,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病情恢复。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药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液体,减轻心脏负担。急重症患者应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硝普钠、硝酸甘油注射液等药物,有助于保护心脏,改善心肌损伤。

3.其他治疗

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以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过滤体内的水分,纠正低钠血症,保证电解质平衡。

日常

水中毒日常应注意调整饮食、及时补充盐分、病情观察等。

1.调整饮食

适当增加丝瓜、苦瓜、红豆、鱼腥草等食物的摄入,可以增加尿液的排出,减轻水中毒,避免进食西瓜、西红柿等。

2.及时补充盐分

血钠浓度下降时,需要及时补充盐分,可以满足机体的需要,防止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3.病情观察

严密监测患者的尿量、血压,尿量减少、血压下降时,立刻告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排尿,促使血压恢复正常。

预防

预防水中毒的方法有正确饮水、积极治疗原发病、适量补液等。

1.正确饮水

口渴时,尽量不要大口猛喝,应该选择多次少量饮用,以便机体吸收,尽量在合适的时间喝水,避免口渴时再喝水。

2.积极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缩窄性心包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促进心脏和肾功能恢复,抑制水分的摄入,预防水中毒。

3.适量补液

水调节机制障碍患者,避免一次性输入过多的液体,制定合适的输液方案,防止水中毒出现。

诊断

水中毒的诊断方法有血常规检查、血浆渗透压检查、血钠浓度检查、尿液检查等。

1.血常规检查

患者可出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以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的情况,可以辅助诊断水中毒。

2.血浆渗透压检查

水中毒可造成血浆渗透压下降,下降的程度不同,病情的轻重也不同。

3.血钠浓度检查

血钠浓度下降速度较快时,提示本病发生。血钠浓度小于135mmol/L时,提示低钠血症形成。血钠浓度在48小时内快速下降,低于108mmol/L时,可引起不可逆的神经性系统损伤。

4.尿液检查

患者的尿钠水平升高时,有助于诊断水中毒。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