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

疾病百科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鼠疫耶尔森菌又称鼠疫菌,可寄生在跳蚤身上,当携带致病菌的跳蚤叮咬人后,鼠疫菌就可经皮肤进入淋巴管,在其中繁殖,引起急性淋巴结炎,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鼠疫菌就会沿着淋巴管继续扩散,侵犯其他淋巴结,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和其他部位,导致全身性的多器官、多系统急性损伤,比如败血症、皮肤黏膜出血、趾端坏死等。鼠疫传染性极强,可通过跳蚤叮咬、直接接触、呼吸道飞沫接触等多种方式感染,而且病死率极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到30%-60%左右。

名称

鼠疫

就诊科室

传染科

发病部位

全身

多发人群

无特定人群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休克治疗 呼吸支持治疗 日常护理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高热 淋巴结肿痛 出血倾向 肺部炎症

相关疾病

麻疹 肺结核 脑炎

相关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粪便常规 脑脊液检查 血生化检查 细菌培养检查 血清学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鼠疫耶尔森菌又称鼠疫菌,可寄生在跳蚤身上,当携带致病菌的跳蚤叮咬人后,鼠疫菌就可经皮肤进入淋巴管,在其中繁殖,引起急性淋巴结炎,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鼠疫菌就会沿着淋巴管继续扩散,侵犯其他淋巴结,甚至进入血液循环和其他部位,导致全身性的多器官、多系统急性损伤,比如败血症、皮肤黏膜出血、趾端坏死等。鼠疫传染性极强,可通过跳蚤叮咬、直接接触、呼吸道飞沫接触等多种方式感染,而且病死率极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到30%-60%左右。

症状

鼠疫可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炎症等症状。

根据病变主要累及的部位,可将鼠疫分为腺鼠疫、肺鼠疫以及败血症型鼠疫等。腺鼠疫最为常见,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点,好发于腋下、颈部、颌下以及腹股沟处淋巴结,常为单侧淋巴结肿大,可同时伴有发热、淋巴结触痛的症状;肺鼠疫起病较急,患者可在短时内发生剧烈胸痛、咳嗽、寒战、高热、咳粉红色泡沫样血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败血症型鼠疫常表现为皮肤出血、发绀、寒战、高热、神志不清、昏迷,甚至感染性休克等,该类型进展比较迅猛,患者可于1-3天内死亡。

病因

鼠疫主要与携带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人后,导致人体感染鼠疫菌有关。

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是因鼠疫菌感染人体引起的。当携带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人后,致病菌就可经皮肤进入淋巴管,在其中繁殖,引起急性淋巴结炎,导致局部淋巴结极度肿大。随着疾病的进展,鼠疫菌会沿着淋巴系统扩散到其他淋巴结,其本身和内毒素也可经淋巴循环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和机体的不同部位,在引起局部炎症反应的同时,还可导致全身的严重病变,造成淋巴管、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和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等病理改变。

就医

凡是有发热、淋巴结肿痛、肺炎、出血倾向等鼠疫临床表现,患者都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可以引起淋巴管、血管内皮细胞损害以及急性出血坏死性炎症,导致全身性的严重病变,常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伴疼痛、皮肤出血、瘀斑以及胸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等肺炎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多系统损伤,出现休克、死亡。鼠疫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且病死率较高,所以当患者出现发热、淋巴结肿痛、肺炎、出血倾向等症状时,应警惕鼠疫的可能,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确诊。

治疗

鼠疫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其他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给予葡萄糖和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还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高热者可给予冰袋冷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

2、药物治疗

根据病变类型,给予不同的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常用药物有链霉素、氯霉素以及庆大霉素等;有发热、肌肉酸痛等症状的患者,可给予阿司匹林、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烧类药物治疗。

3、其他治疗

对于重症患者来说,还需要给予抗休克治疗、呼吸支持治疗等,以维持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

日常

对于鼠疫患者来说,应给予严格隔离、做好卫生处理,并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1、严格隔离

鼠疫属于一种烈性传染性疾病,且病死率较高。所以,对于确诊和疑似鼠疫的患者,应立即给予隔离,并在淋巴结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以免导致疫情扩散。

2、做好卫生处理

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将分泌物和排泄物放入专门的容器内,并交由专业人员进行彻底消毒或焚烧;同时还要定期做好患者所在区域的消杀工作。

3、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获得较好的预后;医护人员也应定时或持续监测患者的脉搏、血氧以及体温等各项生命指标。

预防

一般可以通过加强疫情报告、做好个人防护以及预防性用药等方法预防鼠疫的发生。

1、加强疫情报告

对于管控人员来讲,应对来自疫情地区的车、船、飞机等进行严格检疫,以加强疫情报告,避免疫情蔓延。

2、做好个人防护

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的动物;不到鼠疫病人家中探视;医护人员在接触鼠疫患者时,应佩戴防护眼镜、N95口罩、手套、鞋套,并穿好防护服等。

3、预防性用药

接触染疫的动物分泌物、被疫区跳蚤叮咬的人群以及鼠疫患者直接接触者,可进行鼠疫预防性用药,比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等,必要时可肌肉注射链霉素进行预防性治疗。

诊断

鼠疫的诊断方法一般包括常规检查、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等。

1、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脑脊液检查以及血生化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了解肝肾功能损害情况,从而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2、细菌培养

对患者的淋巴穿刺液、痰液、血液以及脑脊液等体液进行细菌培养,若从中分离出发现鼠疫菌,一般即可确诊。

3、血清学检查

患者还需要做一些血清抗原或抗体检测,比如鼠疫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以判断体内是否存在鼠疫F1抗原或抗体,以明确诊断。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