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

疾病百科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肾脏疾病,是由不同病因、不同病理改变、类似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构成的一种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若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肾小球受损、病毒感染等情况,易增加肾病综合征的发病风险。患者主要会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症状表现,同时可能会伴随血压降低、休克、食欲减退、发烧无力等症状。

名称

肾病综合征

就诊科室

普通内科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儿童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大量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水肿 高脂血症

相关疾病

头痛 咳嗽 亚健康

相关检查

尿常规检查 24小时尿蛋白定量 血液生化测定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肾病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肾脏疾病,是由不同病因、不同病理改变、类似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构成的一种综合征。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若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肾小球受损、病毒感染等情况,易增加肾病综合征的发病风险。患者主要会出现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症状表现,同时可能会伴随血压降低、休克、食欲减退、发烧无力等症状。

症状

肾病综合征患者通常会出现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等症状,分析如下:

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小球会发生损伤,滤过功能下降,会导致血液中蛋白进入尿液中,从而出现大量的蛋白尿。

低蛋白血症

由于患者尿蛋白排出量过多,会使血浆中的白蛋白水平下降,小于30g/L,从而引起低蛋白血症。

水肿

由于患者存在低蛋白血症,会导致血管内液体在组织间隙中积聚,会导致身体水肿,同时会出现体重增加的情况。

病因

肾病综合征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遗传、药物等因素有关,分析如下:

免疫功能异常

若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会形成免疫复合物,会对肾小球的滤过屏障造成损伤,出现大量蛋白尿,易引起肾病综合征。

遗传

若患者部分基因发生缺陷,也会导致肾病综合征出现。

药物

若患者长期服用抗生素、非甾体抗炎类药物、降血压类药物、抗风湿类药物等,会导致肾脏损伤,从而诱发肾病综合征。

就医

肾病综合征就医指征包括出现典型症状、既往病史、存在原发疾病等,分析如下:

出现典型症状

若患者在早晨起来时出现眼睑水肿,夜间出现下肢、脚踝水肿等症状,同时出现尿液中泡沫增多的现象,需及时就医。

既往病史

若患者本身存在肾病综合征的病史,近期下肢水肿、血压降低等症状加重,考虑病情加重,需积极就诊。

存在原发疾病

若患者存在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病毒感染,近期发现体重减轻,需积极就医。

治疗

肾病综合征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对症治疗等方式处理,分析如下:

一般治疗

患者需多休息,平时合理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避免进食高脂、油腻的食物。

药物治疗

患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细胞毒性药物、钙调神经蛋白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对症治疗

若患者存在水肿,可使用利尿药物治疗,如袢利尿剂、潴钾利尿剂、噻嗪类利尿剂等;伴随高脂血症的患者可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如阿托伐他汀钙片、辛伐他汀片等。

日常

肾病综合征患者日常应注意饮食、注意休息、注意运动等,分析如下:

注意饮食

患者日常应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合理进食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豆浆、牛奶、豆皮、豆腐等。其次要低盐饮食,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素、铁元素以及维生素的食物。

注意休息

患者需多休息,尤其是水肿严重的患者需卧床休息,伴随呼吸困难的患者还需采取半卧位休息。

注意运动

患者需适当运动,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打太极等。

预防

可通过避免自行用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体检等方式预防肾病综合征,分析如下:

避免自行用药

机体平时应避免自行或者盲目服用药物,尤其是肾脏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癌药、抗风湿类药物等。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若患者本身乙肝,需及时治疗,可应用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韦片、阿德福韦酯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定期体检

平时还需定期到医院体检,做尿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等检查,可及时发现病变,及时进行处理。

诊断

肾病综合征可通过临床表现、24小时尿蛋白测定、其它检查等明确诊断,分析如下:

临床表现

若患者近期出现晨起眼睑水肿、夜间下肢水肿、尿中泡沫增多、身体疲劳、血压下降等症状,可初步怀疑是肾病综合征。

24小时尿蛋白测定

患者可做24小时尿蛋白测定,若尿蛋白定量超过3.5g/L,可初步诊断是肾病综合征。

其它检查

患者还需进一步做肾功能、凝血功能、肾活检、血糖、尿糖、乙肝五项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