霰粒肿是睑板腺的特发性非化脓性炎症。
眼睑的睑板腺可以分泌油脂,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睛湿润。当睑板腺出口阻塞时,其中的油脂会不断淤积,形成囊肿,称为霰粒肿。随着时间延长,病灶可逐渐扩大。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学龄儿童以及30-50岁的成年人。
如果确诊霰粒肿后积极进行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以痊愈,一般不会造成视功能损害。但是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当,则可能会影响眼部外观和功能。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霰粒肿是睑板腺的特发性非化脓性炎症。
眼睑的睑板腺可以分泌油脂,主要作用是保持眼睛湿润。当睑板腺出口阻塞时,其中的油脂会不断淤积,形成囊肿,称为霰粒肿。随着时间延长,病灶可逐渐扩大。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学龄儿童以及30-50岁的成年人。
如果确诊霰粒肿后积极进行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可以痊愈,一般不会造成视功能损害。但是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当,则可能会影响眼部外观和功能。
症状
霰粒肿的早期症状主要是眼睑上出现肿块,肿块可大可小,与皮肤无粘连。在肿块较小时,患者一般不会出现自觉症状。随着肿块逐渐增大,局部可出现异物感、视物模糊等症状。若是患处继发感染,还会出现红、肿、热、痛等炎性表现。
一旦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相关体格检查、病理检查等,从而确定是否患有霰粒肿。
确诊后应该积极治疗,防止对眼部外观和功能造成影响。
病因
霰粒肿的病因主要包括维生素A缺乏、皮脂腺分泌旺盛、眼部炎症等。
1、维生素A缺乏
当体内缺乏维生素A时,可能会造成睑板腺上皮过度角化,阻塞睑板腺开口,造成分泌物潴留,从而形成霰粒肿。
2、皮脂腺分泌旺盛
如果皮脂腺分泌过度旺盛,也可能会堵塞睑板腺开口,使其中的分泌物不断淤积,诱发霰粒肿。
3、眼部炎症
若患有慢性结膜炎、睑缘炎等疾病,可导致睑板腺分泌物排出受阻,因此容易引起霰粒肿。
就医
如果患者发现自己眼睑部位出现肿块,且肿块越来越大,同时伴随异物感、视物遮挡、视物模糊等症状,则应该及时去医院的眼科就诊。医生通常会先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需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是否患有霰粒肿,并且排除睑板腺癌。
若明确诊断为霰粒肿,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保持生活规律,不要熬夜;还需注意眼部卫生,防止继发感染。平时还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可以用手轻轻按摩局部,促进病情恢复。
治疗
霰粒肿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在早期可以使用毛巾热敷患处,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部分较小的霰粒肿可能会自行吸收。
2、药物治疗
针对较大的霰粒肿,术前需要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缩小肿物,如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氢化泼尼松注射液等。
3、手术治疗
如果是体积较大、难以自愈的霰粒肿,通常可以进行霰粒肿切除术治疗,从而达到直接去除病灶的目的。
日常
霰粒肿的日常注意事项主要是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戴隐形眼镜、密切观察肿物情况等。
1、保持眼部清洁
患者平时不可随意使用脏手揉眼,也不要化眼妆,应该保持眼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2、避免戴隐形眼镜
在疾病没有痊愈之前,患者切勿戴隐形眼镜,否则会导致眼部不适感加重。
3、密切观察肿物情况
在患病期间,患者每天要密切观察肿物的情况。若肿物没有自愈倾向,应该及时就医处理。
预防
霰粒肿的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用眼、佩戴护目镜、积极治疗其他眼部炎症等。
1、合理用眼
日常应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同时需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不干净的手揉眼,以免引起霰粒肿。
2、佩戴护目镜
对于工作环境比较恶劣,长期暴露在充满灰尘场所的人群,平时应该坚持佩戴护目镜,防止发生霰粒肿。
3、积极治疗其他眼部炎症
当患有结膜炎、睑缘炎等疾病时,应该及时就医治疗,促进炎症消退,以免造成睑板腺阻塞,进而诱发霰粒肿。
诊断
霰粒肿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等进行诊断。
1、临床症状
霰粒肿主要表现为眼睑上存在肿块,肿块可逐渐变大,并且伴有眼部异物感、视物模糊、视物遮挡等症状。
2、采集病史
出现上述症状的患者就医后,医生通常会详细的询问病史,如肿块出现时间、肿块是否增大以及之前是否患有结膜炎、睑缘炎等疾病,从而对霰粒肿进行初步诊断。
3、体格检查
医生还会触摸局部肿物,判断其是否有波动感以及是否和周围皮肤粘连,还会直接用肉眼观察肿物周围皮肤的改变,以明确诊断是否患有霰粒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