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拉伤即韧带损伤,是指患者关节受到直接撞击、扭伤后,局部韧带出现过度拉伸,超出其耐受力,发生撕裂甚至完全断裂的情况。
根据韧带部位的不同,韧带损伤可分为膝韧带损伤、肘韧带损伤、肩关节韧带损伤、踝关节韧带损伤等;根据韧带的损伤程度,可分为Ⅰ度、Ⅱ度、Ⅲ度。患者通常会出现关节疼痛、局部出血、肿胀、活动障碍、功能受损、关节畸形、皮肤青紫、皮下出血等症状。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韧带拉伤即韧带损伤,是指患者关节受到直接撞击、扭伤后,局部韧带出现过度拉伸,超出其耐受力,发生撕裂甚至完全断裂的情况。
根据韧带部位的不同,韧带损伤可分为膝韧带损伤、肘韧带损伤、肩关节韧带损伤、踝关节韧带损伤等;根据韧带的损伤程度,可分为Ⅰ度、Ⅱ度、Ⅲ度。患者通常会出现关节疼痛、局部出血、肿胀、活动障碍、功能受损、关节畸形、皮肤青紫、皮下出血等症状。
症状
韧带拉伤是指韧带损伤,一般会出现关节部位疼痛、关节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分析如下:
1、关节部位疼痛
韧带损伤的患者韧带及其周围结构会发生不同程度地损伤,会引起疼痛。
2、关节肿胀
韧带损伤的患者韧带发生撕裂或者断裂,周围关节囊也发生损伤,会导致出血,血液淤积在局部,从而引起关节肿胀。
3、活动障碍
韧带损伤的患者由于周围肌肉发生痉挛或者关节囊内张力升高,会导致局部关节处于强迫体位,患者会出现活动障碍。
病因
韧带拉伤也就是韧带损伤,通常与剧烈运动、外部暴力、运动前活动不充分等原因有关,分析如下:
1、剧烈运动
若患者近期进行剧烈运动,如高抬腿、快跑、踢足球、打篮球等,易导致韧带被牵拉,使其超过其耐受能力,会引起韧带损伤。
2、外部暴力
若患者局部关节受到外力作用,或者在跳跃时,因膝关节外翻,易引起前交叉韧带损伤。
3、运动前活动不充分
若患者在运动前为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在运动时,易导致关节旋转脱位,从而引起韧带拉伤。
就医
韧带拉伤一般指韧带损伤,就医指征包括近期存在外伤史、出现相关症状、病情加重等,分析如下:
1、近期存在外伤史
若患者近期关节处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外伤,或者进行剧烈运动后,出现局部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需积极就医。
2、出现相关症状
若患者出现局部皮肤青紫、韧带所在关节疼痛、在受伤时听到韧带撕裂的响声,需及时到医院骨科就诊。
3、病情加重
若患者出现局部关节活动障碍、关节疼痛持续不能缓解等情况,考虑病情加重,需积极就诊。
治疗
韧带拉伤即韧带损伤,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等方式进行处理,分析如下:
1、一般治疗
处于急性期的患者需立即休息,保持受伤关节的制动,在受伤24-72小时内应进行冷敷,可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2、药物治疗
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塞来昔布胶囊、吲哚美辛胶囊、美洛昔康片等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治疗,可缓解疼痛。
3、手术
若韧带损伤情况严重,多数患者可通过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
日常
韧带拉伤是指韧带损伤,患者日常需注意适当进行锻炼、注意饮食、做好病情监测等,分析如下:
1、适当进行锻炼
患者应遵医嘱进行适度的锻炼,在锻炼前应做好充分的热身,要加强对四肢、肩部、腰部等肌肉群的锻炼,增加局部的肌肉力量。
2、注意饮食
患者平时应注意规律三餐,避免进食猪肥肉、油炸食品等油腻食物,要食用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如豆制品、奶制品等。
3、做好病情监测
患者应做好病情监测,若发现关节疼痛、肿胀的症状加重,需及时到当地正规医院骨科就诊。
预防
韧带拉伤指韧带损伤,可通过运动前热身、坚持运动、穿戴护具等方式预防,分析如下:
1、运动前热身
健康人群在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如髂腰肌拉伸、慢跑、后踢腿、深蹲、开合跳、扩胸运动等。
2、坚持运动
健康者平时应长期坚持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降低韧带损伤的风险,如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打排球等。
3、穿戴护具
健康人群在运动时应戴好护具,如头盔、护肩、护膝、护肘、护腕等。
诊断
韧带拉伤是指韧带损伤,诊断方法包括症状、查体、影像学检查等,分析如下:
1、症状
若患者出现关节处疼痛、肿胀、皮下淤血、青紫、活动障碍等症状,可高度怀疑是韧带损伤引起的。
2、查体
患者可到正规医院的骨科进行查体,医生会通过视诊、触诊、动诊等方法,明确诊断。
3、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患者可通过X线、CT、B超、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明确病情。
若是确诊,患者需保持患处制动,服用塞来昔布胶囊、美洛昔康片、布洛芬胶囊等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