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一般指龋病,是一种牙体硬组织进行性破坏的口腔疾病。
龋病是由于细菌感染、进食含糖量过多的食物、牙齿排列不整齐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龋病从菌斑形成到牙釉质脱矿,再到龋洞需要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患者可出现牙齿表面呈黄褐色、牙齿敏感、龋洞疼痛等症状。
患者需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可以到医院口腔科就诊,通过做视诊、探诊、口腔X线检查、光纤维透照等,明确诊断。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龋齿一般指龋病,是一种牙体硬组织进行性破坏的口腔疾病。
龋病是由于细菌感染、进食含糖量过多的食物、牙齿排列不整齐等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龋病从菌斑形成到牙釉质脱矿,再到龋洞需要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患者可出现牙齿表面呈黄褐色、牙齿敏感、龋洞疼痛等症状。
患者需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可以到医院口腔科就诊,通过做视诊、探诊、口腔X线检查、光纤维透照等,明确诊断。
症状
龋齿即龋病,可以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不同时期的症状有所区别,具体如下:
1、初期
健康牙齿表面是光滑有光泽的。而龋病在发病的初期牙齿表面可出现无光泽白色斑块、牙齿表面呈黄褐色等症状。
2、中期
龋病中期可出现对冷、热、酸、甜较为敏感的现象,受到刺激后容易产生酸痛感,一般在外界刺激去除后,症状逐渐消失。
3、后期
随着病情的进展,龋损达到牙本质深层,此时触碰有明显的疼痛感。
病因
龋齿即龋病,是由细菌、饮食、宿主、时间共同作用形成的,具体如下:
1、细菌
变异链球菌、放线菌等致龋菌,可导致牙质局部脱矿,进而引起龋病病变。此外,乳酸杆菌还可加速龋病的进展。
2、饮食
患者进食过多含糖量高的食物,比如甘蔗、哈密瓜、糖果等,糖分可滞留在牙齿隐蔽的部位,产生有机酸,引起牙釉质脱矿,从而引起龋病。
3、宿主
主要为牙齿和唾液两方面。牙齿重叠、牙齿拥挤等因素,可增加患龋病的风险。唾液的质、量发生变化,抗菌系统变化等,均可引起龋病。
4、时间
龋病从菌斑到牙釉质脱矿,到龋洞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
就医
龋齿即龋病。当患者进食冷、热、酸、甜的食物,牙齿产生酸痛感,并且牙齿中存在龋洞,需要及时到医院口腔科就诊。
医生可对患者的口腔进行视诊,观察牙齿颜色有无变化,是否有空洞形成。如果牙齿有龋洞,还可以做探诊,判断龋洞的大小、深度等情况。另外,患者还可以通过做光纤维透照、口腔X线检查、牙髓活力温度测验等明确诊断。
如果确诊为龋病,牙体组织已经发生实质缺损,可以通过做银汞合金充填术进行治疗。
治疗
龋齿即龋病,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来处理,具体如下:
1、一般治疗
患者需要健康饮食,控制蔗糖的摄入量,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患者还需要养成早晚刷牙、餐后漱口的好习惯,有利于清除菌斑。
2、药物治疗
对于初期龋,可以使用8%氟化亚锡溶液、75%氟化钠甘油糊剂等药物进行预防性填充。对于乳牙,可以使用氟化铵银制剂,预防龋损进一步发展。
3、手术治疗
如果龋病已经导致牙体组织实质缺损,可以通过做银汞合金充填术,恢复牙齿原本的功能和形态。对于前牙和大面积龋损的牙齿,可以通过做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术来治疗。
日常
龋齿一般指龋病,患者日常需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低糖饮食、定期口腔检查等事项,具体如下:
1、保持口腔清洁
患者需要养成早晚刷牙、餐后漱口的好习惯,选择用含氟量高的牙膏,每次刷牙时间不低于三分钟。
2、低糖饮食
患者应少吃致龋的食物,比如高糖饮品、糖果、甘蔗、蜜饯等,以免加重牙齿龋坏的速度。患者应选择吃富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有利于控制牙菌斑的自洁性。
3、定期口腔检查
患者需要定期做口腔检查,观察龋病的进展,并调整治疗方案。
预防
龋齿即龋病,可以通过保持口腔清洁、少吃致龋食物、窝沟封闭等方式来预防,具体如下:
1、保持口腔清洁
平时需要学习正确的刷牙方式,刷牙时间不低于三分钟,选择使用氟化物,比如含氟牙膏、含氟漱口水等,有利于维持口腔清洁,去除牙菌斑,从而预防龋病。
2、少吃致龋食物
研究表明,食用过多含糖的食物,可增加龋病的风险。因此应减少食用高糖的食物,选择吃有助于牙菌斑的自洁性食物,比如燕麦、糙米、藜麦、芹菜等。
3、窝沟封闭
儿童在乳磨牙、第一恒磨牙、第二恒磨牙阶段,可以进行窝沟封闭,能够起到屏障作用,进而预防龋病的形成。
诊断
龋齿一般指龋病,可以通过视诊、口腔X线检查、牙髓活力温度测验、光纤维透照等来诊断,具体如下:
1、视诊
医生可以做视诊,观察患者牙齿有无颜色改变,是否有空洞形成。
2、口腔X线检查
如果龋洞不易被视诊发现,可以做口腔X线检查,明确龋洞的深度,了解与牙髓腔的关系。
3、牙髓活力温度测验
如果患者在冷、热、酸、甜刺激后有疼痛感,可以通过做牙髓活力温度测验,明确牙髓的状态。
4、光纤维透照
患者可以通过光导纤维术来照射牙齿,明确邻面有无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