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球菌肺炎主要是由于葡萄球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肺部炎性病变。
葡萄球菌肺炎常见于5-15岁的儿童和50-80岁的老年人、存在慢性基础病、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患者发生葡萄球菌肺炎的情况时,其可表现为胸痛、咳脓痰、高热、寒战等,该病起病较急,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可引发脓胸、菌血症、心内膜炎等并发症。葡萄球菌肺炎的发生与葡萄球菌感染有密切的联系。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葡萄球菌肺炎主要是由于葡萄球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肺部炎性病变。
葡萄球菌肺炎常见于5-15岁的儿童和50-80岁的老年人、存在慢性基础病、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患者发生葡萄球菌肺炎的情况时,其可表现为胸痛、咳脓痰、高热、寒战等,该病起病较急,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可引发脓胸、菌血症、心内膜炎等并发症。葡萄球菌肺炎的发生与葡萄球菌感染有密切的联系。
症状
葡萄球菌肺炎的症状有呼吸道症状、全身症状及非典型症状,具体如下:
1.呼吸道症状
患者的肺部组织发生炎症性病变时,其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可受到影响,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脓痰和粉色乳样痰、胸痛等不适症状。
2.全身症状
炎症因子侵犯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产生过多的白细胞时,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肌肉酸痛、大汗、意识模糊等全身症状。
3.非典型症状
患者年龄较大或本身存在慢性基础病时,其症状一般不明显,其可表现为低热、少尿、咳少量痰等。
病因
葡萄球菌肺炎主要与葡萄球菌感染有关,免疫抑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等引起也可能会诱发葡萄球菌肺炎。
1.葡萄球菌感染
患者感染葡萄球菌后,葡萄球菌可通过血液循环侵犯患者的肺部,产生可以杀灭体内白细胞、引起血管痉挛的毒素,从而导致患者肺部组织坏死,形成葡萄球菌肺炎。
2.免疫抑制
患者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具有免疫抑制的药物时,可降低患者的免疫力,无法抵抗病原菌的入侵,诱发葡萄球菌肺炎。
3.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患者发生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时,病原菌可通过呼吸道和血液循环进入其肺部,从而引起葡萄球菌肺炎。
就医
葡萄球菌肺炎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高热、寒战、呼吸困难、胸痛、乏力等疑似葡萄球菌肺炎的症状时,其应该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相应的检查。
2.病情加重
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其出现意识障碍、脉搏微弱、少尿、血压下降等表现时,其应该立即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3.引起并发症
患者发生脓胸、菌血症、心内膜炎等并发症时,患者需立即就医,引流脓液,防止炎症进一步扩散。
治疗
葡萄球菌肺炎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对因治疗、对症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该遵医嘱定期复查,对其血常规等指标进行监测有助于医生及时了解其病情的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对因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注射用苯唑西林钠、注射用青霉素钠等药物,清除其体内的葡萄球菌,减轻患者肺部的炎症反应。
3.对症治疗
患者出现缺氧的情况时,其可以采用鼻导管或面罩进行氧疗,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患者发生脓胸的情况时,其可以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脓液。
日常
葡萄球菌肺炎日常应注意做好防护工作、合理膳食、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1.做好防护工作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患者还应该避免在冬、春季节前往人多且密集的公共场所。
2.合理膳食
患者平时还应该适当多吃鱼肉、牛奶、鸡蛋等高蛋白的食物,为机体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增强体质。
3.良好的生活习惯
患者日常生活中还应该严格戒烟、减少酒精的摄入,规律生活作息,禁止熬夜,保证充分地休息。
预防
预防葡萄球菌肺炎的方法有适当运动、接种疫苗、定期体检等。
1.适当运动
人体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行骑自行车、慢跑等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其发生葡萄球菌肺炎的风险。
2.接种疫苗
患流感的人体可增加患葡萄球菌肺炎的风险,因此免疫力较低,易感染葡萄球菌肺炎的人体应该按时接种流感疫苗。
3.定期体检
对于存在糖尿病、营养不良、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人体,应该定期体检,积极控制病情的发展。
诊断
葡萄球菌肺炎的诊断方法是血常规检查、影像学检查、细菌学检查等。
1.血常规检查
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可发现其体内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指标升高,此时可以确定患者存在感染的情况。
2.影像学检查
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时,可以评估其病情的轻重程度,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胸部CT成像相对于胸部X线而言更加清晰,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时,可更加清楚地判断患者感染的病原菌。
3.细菌学检查
医生对患者的痰液或血液进行培养时,可在显微镜下发现革兰染色阳性的葡萄球菌,此时可确诊葡萄球菌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