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狭窄

疾病百科

尿道狭窄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尿道管腔狭窄,从而导致排尿阻力增加,会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等现象。

尿道狭窄通常多见于男性,发病率会随着男性年龄增大而增加。根据狭窄的类型可以分为功能性狭窄及机械性狭窄两大类。功能性狭窄主要是因为各种诱因导致尿道痉挛所致,机械性狭窄多是因为尿道器质性病变造成,如创伤、炎症、先天性发育畸形、尿道肿瘤等。轻度的尿道狭窄会导致尿线变细、排尿时间延长,严重者会出现排尿滴沥,甚至不能排尿。尿道狭窄患者大多病程较长,需要反复就医。

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外阴清洁卫生,避免出现生殖系感染。

名称

尿道狭窄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发病部位

尿道

多发人群

男性

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排尿困难 尿急 尿频 尿不尽 遗尿

相关疾病

前列腺癌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

相关检查

尿道触诊 外阴阴囊检查 尿道探子检查 尿道造影 超声检查 内镜检查

相关手术

尿道扩张术 尿道内切开术 开放性尿道成形术 尿道支架置入术

医保

概述

尿道狭窄是因为各种因素导致尿道管腔狭窄,从而导致排尿阻力增加,会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等现象。

尿道狭窄通常多见于男性,发病率会随着男性年龄增大而增加。根据狭窄的类型可以分为功能性狭窄及机械性狭窄两大类。功能性狭窄主要是因为各种诱因导致尿道痉挛所致,机械性狭窄多是因为尿道器质性病变造成,如创伤、炎症、先天性发育畸形、尿道肿瘤等。轻度的尿道狭窄会导致尿线变细、排尿时间延长,严重者会出现排尿滴沥,甚至不能排尿。尿道狭窄患者大多病程较长,需要反复就医。

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外阴清洁卫生,避免出现生殖系感染。

症状

尿道狭窄患者会有排尿困难、膀胱激惹及膀胱失代偿症状等。

1、排尿困难

排尿困难的症状可轻可重,主要与尿道狭窄的程度有关。轻度排尿困难仅会有尿线变细、排尿时间延长;重者会有排尿滴沥、不能排尿等现象。

2、膀胱激惹及膀胱失代偿症状

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不尽、遗尿等症状。如果膀胱的代偿功能完全丧失,患者膀胱内会有残余尿出现尿潴留,尿急症状会逐渐消失,进而出现胀痛难忍,辗转不安的现象,尿道溢出部分尿液等充溢性尿失禁表现。

病因

尿道狭窄的发病原因有外伤、医源性损伤、感染性因素、先天性尿道狭窄等。

1、外伤

骨盆骨折会使耻骨联合部位受压移位、切割后出现尿道狭窄。不当的骑跨姿势会引起骑跨伤,由于尿道球部损伤会引起尿道狭窄。

2、医源性损伤

尿道内器械操作、留置尿管等医源性操作都会导致尿道狭窄。

3、感染性因素

淋菌性尿道炎可能会发展到淋菌性尿道狭窄。研究显示,排尿高压导致尿液内渗到Littre腺,导致腺体产生炎症、微脓肿以及尿道海绵体纤维化,从而引起尿道狭窄。

就医

若患者发现自己出现进行性排尿困难、尿线变细、尿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泌尿外科接受检查,明确病因。

其次,有过手术史、外伤史的患者若是发现自己在恢复期间有明显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若患者自觉膀胱憋胀,但是无法顺利排尿,虽然有少量尿液从尿道溢出,但是无法减轻下腹部胀痛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

尿道狭窄容易并发反复发作的膀胱、尿道周围和上尿路感染,患者日常要注意外阴清洁卫生,适当多饮水,可以减少被感染的风险。

治疗

尿道狭窄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尿道扩张术、开放性尿道成形术、尿道支架置入术等,术后通常需要配合药物做辅助治疗。

一、手术治疗

1、尿道扩张术

尿道扩张术可以解除尿道梗阻,适合预防和治疗炎症性、外伤性及尿道手术后的尿道狭窄。

2、开放性尿道成形术

开放性尿道成形术包括端-端吻合和替代成形术,根据手术途径不同,分为经会阴、经腹-会阴/耻骨吻合术等。适用于球部尿道狭窄的患者。

4、尿道支架置入术

通过膀胱镜将支架放在尿道狭窄部,扩张狭窄,一般创伤小,成功率高,术后不需留置尿管。

二、药物治疗

定期尿道扩张的患者可以在术后使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等药物混合溶液做膀胱滴注治疗,有助于降低尿道的炎性反应,改善尿道括约肌痉挛及尿道黏膜充血现象,降低排尿阻力。

日常

尿道狭窄日常要注意饮食护理、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注意会阴部卫生等。

1、饮食护理

饮食保证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增加维生素、纤维素、蛋白质的摄入,避免吸烟及饮酒。增加饮水量可以促进排尿,有助于冲刷尿道,降低尿路感染几率。

2、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适当的参加跳绳、登山、瑜伽、慢走、羽毛球等体育锻炼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患病几率。

3、注意会阴部卫生

每日可用温水清洁外阴部位,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用肥皂、沐浴露等碱性物品清洗。

预防

先天因素导致尿道狭窄无法预防,可以通过注意个人卫生、及早治疗原发病、定期体检等方式预防继发性尿道狭窄。

1、注意个人卫生

注意个人性生活卫生,同房前后双方都要清洗外生殖器,避免与高危人群发生性接触,可以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包皮过长者需要将包皮上翻清洗。

2、及早治疗原发病

存在泌尿系感染、尿道结石的患者需要遵医嘱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控制原发病,降低形成尿道狭窄的几率。

3、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了解自身是否存在泌尿系结石、感染等情况,方便及时处理,以免耽误病情和延误治疗。

诊断

通过尿道触诊及外阴阴囊检查、尿道探子检查、尿道造影、超声检查、内镜检查等方式可以确诊是否存在尿道狭窄。

1、尿道触诊及外阴阴囊检查

医生沿前尿道可触及狭窄的部位检查瘢痕长度、观察尿道外口分泌物性状、会阴皮肤是否存在窦道等情况可以对疾病有初步了解。

2、尿道探子检查

利用尿道探子从尿道外口插入尿道内,存在尿道狭窄时,探子会在狭窄处受阻,此时可以确定狭窄的远端部位。

3、尿道造影

通过造影可以了解尿道狭窄的长度和位置。

4、超声检查

超声可以清晰的观察尿道的管腔、海绵体组织、尿道周围组织的层次,从而能明确尿道狭窄的长度、程度等,还能明确是否存在结石、肿瘤等情况,比尿道造影诊断更为准确。

5、内镜检查

内镜检查可以明确狭窄的部位、程度,可以作为治疗指导依据。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