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一般是指患者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脓毒症主要是由于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时,病原菌可进入患者的体内,激活机体的炎症反应细胞,从而导致患者对感染反应失调,进一步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患者发生脓毒症时,其可表现为寒战、发热、气促、心慌、神志不清等。根据脓毒症的轻重程度进行分类,可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
名称
就诊科室
发病部位
多发人群
治疗方法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相关疾病
相关检查
相关手术
医保
概述
脓毒症一般是指患者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脓毒症主要是由于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菌引起的感染时,病原菌可进入患者的体内,激活机体的炎症反应细胞,从而导致患者对感染反应失调,进一步引起全身炎症反应。患者发生脓毒症时,其可表现为寒战、发热、气促、心慌、神志不清等。根据脓毒症的轻重程度进行分类,可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
症状
脓毒症包括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病情轻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区别,具体如下:
1.脓毒症
患者发生脓毒症的情况时,其全身可出现炎症反应,患者可表现为寒战、发热或低体温、气促水肿等。
2.严重脓毒症
严重脓毒症患者可出现全身多个器官功能异常和组织灌注不足的情况,患者可表现为低血压、少尿、意识障碍等。
3.脓毒性休克
患者发生脓毒性休克的表现时,经过治疗后其病情无法逆转,患者此时可能会出现焦虑、神经不清、四肢湿冷、无尿等症状。
病因
脓毒症的主要病因是病原菌感染,免疫系统损伤、侵入性治疗等因素可诱发脓毒症形成。
1.病原菌感染
患者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菌后,机体的炎症反应细胞可被激活,产生较多的炎性介质,从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进一步发展成脓毒症。
2.免疫系统损伤
患者免疫系统出现损伤时,机体无法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从而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加剧,免疫系统无法控制时,可引发脓毒症。
3.侵入性治疗
患者长期进行静脉内导管或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治疗时,可造成其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继发感染,进一步导致患者发生脓毒症。
就医
脓毒症的就医指征是出现相应症状、病情加重、引起其他并发症等。
1.出现相应症状
患者出现寒战、气促、呼吸增快等脓毒症的相应症状时,其应该及时就诊,防止患者病情加重,形成严重脓毒症。
2.病情加重
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其出现意识障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脓毒性休克症状时,需立即就诊。
3.引起其他并发症
脓毒症引发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时,患者需立即就诊,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
治疗
脓毒症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其他治疗等。
1.一般治疗
患者应该定期复查,密切观察其病情发展情况,病情进一步发展时,应该及时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2.药物治疗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等抗生物,有助于减少其体内的病原菌,控制病情进展;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血管收缩剂,减轻患者心动过缓或心律失常的情况。
3.手术治疗
患者还可以采用手术的方式清除其体内的坏死组织并对感染灶进行引流,手术方法有清创术、引流术等。
4.其他治疗
患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情况时,其可以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缓解其呼吸困难的情况;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的情况时,其还可以采用肾脏替代疗法进行治疗,减轻其尿少甚至无尿的情况。
日常
脓毒症日常应注意监测病情、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等。
1.病情监测
患者日常生活中应该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情况,尽量避免病情加重,病情持续不能好转时,需及时汇报医生。
2.适当运动
患者卧床时,应该使其关节保持功能位置,适当进行主动运动,防止其出现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的情况。
3.保持情绪稳定
医务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有助于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防止其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
预防
预防脓毒症的方法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外伤、积极治疗原发病等。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人体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物等,避免用被污染的毛巾对伤口进行清理。
2.避免外伤
人体平时还应该做好防护工作,防止其局部组织出现外伤,局部皮肤组织出现损伤时,需及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伤口感染。
3.积极治疗原发病
人体存在糖尿病、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时,其应该积极治疗上述疾病,有助于降低其发生脓毒症的风险。
诊断
脓毒症的诊断方法是体格检查、血液检查、炎症相关指标等。
1.体格检查
医生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时,可发现其存在体温升高、心率增快、气促、精神状态改变等异常表现。
2.血液检查
患者进行血液检查时可发现其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数量减少、血肌酐增加、白细胞计数远超正常范围或低于正常范围的情况。
3.炎症相关指标
患者进行炎症相关指标的检查时,医生可发现其存在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正常值2个标准差的情况,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并对炎症反应的轻重程度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