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损伤

疾病百科

脑干损伤是指中脑、桥脑、延髓发生损伤。

脑干损伤属于严重的致命性脑损伤,与脑干部位受到暴力、颅内血肿、脑血肿、脑肿瘤等因素有关。脑干损伤可导致患者受伤后立即出现昏迷或者深昏迷。同时可出现软瘫、反射消失、瞳孔变化、眼球分离等症状。

脑干损伤经过积极正规治疗,可提高预后。若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病情会很快发生恶化,不仅增加治疗困难,还可危及患者生命。

名称

脑干损伤

就诊科室

神经外科

发病部位

颅脑

多发人群

脑外伤者 颅内肿瘤者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是否遗传

相关症状

意识障碍 锥体束征 瞳孔变化 眼球位置和运动异常 去脑干强 呼吸循环功能紊乱 瘫痪 高热

相关疾病

脑卒中 中风 三叉神经痛

相关检查

CT检查 腰椎穿刺 脑电图和诱发电位

相关手术

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术 大骨瓣颅内减压术 颅骨修补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肿瘤切除术

医保

概述

脑干损伤是指中脑、桥脑、延髓发生损伤。

脑干损伤属于严重的致命性脑损伤,与脑干部位受到暴力、颅内血肿、脑血肿、脑肿瘤等因素有关。脑干损伤可导致患者受伤后立即出现昏迷或者深昏迷。同时可出现软瘫、反射消失、瞳孔变化、眼球分离等症状。

脑干损伤经过积极正规治疗,可提高预后。若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病情会很快发生恶化,不仅增加治疗困难,还可危及患者生命。

症状

脑干损伤症状有意识障碍、锥体束征、瞳孔变化、眼球位置和运动异常、去脑干强直、呼吸循环功能紊乱、瘫痪、高热、消化道征兆等。

1、意识障碍

患者受伤后立即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或者深昏迷。

2、锥体束征

锥体束征属于脑干损伤常见的体征,早期表现为软瘫、反射消失,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在病情晚期肌张力消失,甚至出现双侧锥体束征。

3、瞳孔变化

瞳孔变化表现为受伤后立即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如果中脑不完全性损伤,可表现为瞳孔时大时小或者瞳孔形态不规则;若是脑桥损伤,表现为双侧瞳孔缩小。

4、眼球位置和运动异常

中脑损伤时,可出现眼球分离。桥脑损伤,可表现为两眼向一侧凝视。丘脑底部损害,可出现两眼向下方凝视。

5、去脑干强直

脑干损伤严重时可出现去脑干强直,表现为四肢过度伸直、颈部后仰呈角弓反张等。

6、呼吸循环功能紊乱

脑干损伤后可能会立即出现呼吸障碍,表现为呼吸快,逐渐出现深呼吸、呼吸慢等,甚至呼吸停止。

7、瘫痪

脑干一侧损伤可出现交叉性瘫痪,比如中脑一侧损伤,可出现对侧上下肢瘫痪、患侧动眼神经麻痹。

8、高热

患者还可出现高热,温度可达40-41度。

9、消化道征兆

脑干损伤1-2周左右,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如果患者出现顽固性嗝逆,则提示病情严重,预后较差。

病因

脑干损伤可分为原发性脑干损伤和继发性脑干损伤,不同类型脑干损伤病因也有所区别。

1、原发性脑干损伤

(1)、外力直接作用于头部

出现坠落伤时头顶部先着地,可造成脑干牵拉损伤。出现后仰跌倒时,枕部先着地,可直接造成脑干挫伤。

(2)、间接损伤

背部突然受到外力撞击,头部会不由自主过度前屈后仰,可引起脑干损伤。跌落时臀部或者脚部先着地,椎管内的传导作用可导致脑干受到损伤。

2、继发性脑干损伤

颅内血肿、脑水肿、脑肿瘤等疾病导致天幕裂孔疝,从而压迫脑干,造成脑干受损。

就医

当患者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出现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呼吸障碍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医生会先进行体格检查初步判断病情,比如查看有无瞳孔变化、眼球位置异常、肌张力增高、肢体瘫痪等情况。之后可通过腰椎穿刺、X线检查、CT、磁共振成像、脑电图和诱发电位等进一步诊断病情。

脑干损伤致死率较高,一旦被确诊为该病,应及时进行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限。

治疗

脑干损伤的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1、一般治疗

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可给予机械通气,纠正呼吸功能紊乱。同时要加强营养,可给予鼻饲管和静脉营养等。

2、药物治疗

可以应用人工冬眠合剂进行治疗,降低机体代谢速率,争取更多治疗时间。同时可以应用甘露醇、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增加尿量、减轻水肿,有助于维持神经细胞膜稳定。对于神经受损患者,可以应用奥拉西坦、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促进受损神经生长。

3、手术治疗

脑干损伤患者容易发生呼吸紊乱,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术,以保持气道通畅。出现颅内压升高者,可进行大骨瓣颅内减压术。颅骨骨折造成的脑干损伤,可以进行颅骨修补术。颅内血肿引起的脑干损伤,可以进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能够阻断继续出血、解除压迫。颅内肿瘤压迫引起的脑干损伤,可进行肿瘤切除术。

日常

脑干损伤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加强营养、加强伤口护理、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定期就医复查等事项,具体如下:

1、加强营养

患者需要清淡饮食,适当加强营养,多吃富含钙质以及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牛奶、羊奶、豆腐、坚果、虾皮、海带等,以增强骨骼的强度,预防外伤发生。

2、加强伤口护理

患者需要加强伤口护理,保持局部清洁以及干燥,以免继发细菌感染。另外,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家属应帮助定期翻身,预防压疮。

3、积极进行功能锻炼

患者需要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比如语言功能锻炼、肢体屈曲性运动、伸展性运动等,以改善生活质量。对于肢体瘫痪、大脑强直的患者,可以用毛巾热敷关节,在肌肉放松后进行肢体被动性锻炼,预防肌肉萎缩。

4、定期就医复查

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观察脑干恢复的情况。若出现视物模糊、头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预防

脑干损伤可以通过加强头部防护、遵守交通规则、积极治疗头部原发病等方式来预防,具体如下:

1、加强头部防护

脑干损伤多与头部外伤有关。因此日常生活中需要加强头部防护,发生意外事件时应保护头部。工地作业的人群应正确规范的佩戴安全帽,谨防高空坠物。

2、遵守交通规则

生活中需要遵守交通规则,骑车时规范佩戴头盔,开车时禁忌饮酒,规范使用安全带,不宜闯红灯,以免发生交通意外。

3、积极治疗头部原发病

脑水肿、脑疝、脑肿瘤等头部疾病,不及时干预治疗,易引起继发性脑干损伤。因此患者需要积极治疗头部原发病,以降低脑干损伤的风险。

诊断

脑干损伤可以通过CT检查、腰椎穿刺、脑电图和诱发电位等来诊断,具体如下:

1、CT检查

受检者做CT检查可以大致反映病理改变,了解脑干出血部位以及水肿的程度,对于脑干弥漫性轴索损伤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2、腰椎穿刺

受检者还可以做腰椎穿刺,穿刺脑脊液一般呈血性,压力轻度增高。若患者压力明显增高,需要警惕颅内血肿。

3、脑电图和诱发电位

脑电图和诱发电位有助于判断是否发生脑干损伤,明确脑干损伤的部位。若听觉诱发电位完整,皮层体感电位消失,提示中脑损伤。

扫码手机阅读

关注公众号